《七颗钻石》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分析

(年级:三年 版本:人教版 课型:阅读)

《七颗钻石》教学纪实与反思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呢?本课教学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形式的朗读。另外,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因此,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了课堂练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验、内化文本,丰富积累。

主要的教学模式

主要的教学模式(名称):以读为主,读写结合:初读——精读——赏读——活读。

主要的理论依据(基本理念):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已得到认可。本课也旨在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为了体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将读、写结合,使每一个学生都潜心会文,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情感也得以升华。

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着眼现实,激起情感。”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精读探究:“朗读交流,体会感悟。”

四、赏读体味:“深入思考,畅所欲言。”

五、活读延伸:“创意表达,情感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罐”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介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的事迹。

2.知道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3.丛飞的爱心永远打动着我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爱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课文的内容方面,有什么收获?(初步感受水罐的变化。)

三、精读探究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把令你感动的情节画下来,用心去品味。

1.学生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一天夜里,小姑娘为……清澈新鲜的水……跑回家去。”为什么?

(1)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很辛苦?

(2)学生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她匆匆忙忙……变成银的。”

指导朗读,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

指导学生读妈妈的话。

“这时,小姑娘再也……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3)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渴。)从哪感受到很渴?

(4)指导朗读。

四、赏读体味

1.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万物复苏。)

2.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爱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五、活动延伸

1.师生为童话里的小姑娘写颁奖词。

2.课后作业,任选感兴趣的一项完成。

(1)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有关爱的神话传说。

(2)爱画画的你:给《七颗钻石》画插图。

(3)爱制作的你:设计爱心卡送给周围的人。

(4)爱写作的你:根据自己的星座编写一个美丽的童话。

教学纪实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旱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图片中的景物非常缺少水,鱼儿没有水,树木都干枯了。

生:大地都裂开了。

师:这些都是旱灾造成的。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就有

一段话描述了这一景象,快速找一找。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课文第一段)自己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体会到水有多么的重要,人们多么需要水。我从第二句话体会到的。

师:“干涸”和哪个词差不多?

生:“干枯。”

师:两个词都是形容缺少水份,调换位置行吗?

生:不行。“干涸”指的是江河湖海没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而“干枯”指的是草木丛林缺少水份,所以是木字旁。

师:正因为河流干涸,草木干枯,所以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生读课文。)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旱灾的严重。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有了水,人和万物都会生存下来;没有水,人和动物都会死亡;水就是生命。

生:有了水,树木就不会干枯,人们就会健康;没有水,就会干渴而死;水就是生命之源。

师: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童话里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吗?哪个字的读音你想提示大家注意?

生:“唾沫”的“沫”,圆唇,读轻声。

生:“咽”是多音字,可组词“咽喉”、“呜咽”。

师:老师能把“咽”的三个读音放在一句话里:“小姑娘咽喉干渴,于是咽了一口唾沫,她太渴了所以小声地呜咽。”感谢同学们的友情提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水罐。我们来写写这个“罐”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面紧凑,这样才写得美),自己在本上写一个。这个水罐可神奇了,它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

生:水罐开始是空的,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变成了满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妈妈把水让给了女儿,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水罐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随着学生说,师板书“空——满——银——金——钻”。)

师: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的心也在变化中一次次被感动。下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把令你感动的情节画下来,想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默默地读。

(生自学课文。)

师: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让我们互相感染一下,好吗?说说令你感动的情节。

生:令我感动的是“一天夜里,小姑娘为……清澈新鲜的水……跑回家去”。小女孩找水很辛苦。

师:那么在这个情节中哪些词句更令你感动呢?

生:“哪儿都找遍了”,说明她走遍了大街小巷。

师:她会到哪儿找呢?

生:水井里,可是水井已经干涸了。

生:小溪边,可是小溪里也干涸了。

生:“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也让我感动,说明了她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哪儿也没有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这么辛苦找水,发现水罐装满水后什么心情?

生:惊喜。

师:用课文中的词说说小姑娘发现水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师: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生:妈妈生病了,爸爸把妈妈送到了医院。很快妈妈的病好了,让我喜出望外。

生: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娃娃,让我喜出望外。

师:和课文里的比哪个更惊喜?为什么?

生:课文中的小姑娘更惊喜,因为当时人们太需要水了。

师:读出那份惊喜,表情怎样?

(生读。)

师:我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高兴劲儿。“一天夜里,小姑娘为……清澈新鲜的水……跑回家去。”

师:刚才我们强调了“哪儿”、“竟”、“喜出望外”等词语。就是这样,用你的朗读把要强调的读出来,通过轻重快慢,表现人物的心情,表达你要表达的意思。要想读得更好,还要走进人物,进入角色。现在我们都是小女孩,身临其境地读。“小女孩”换成什么?

生:“我”。

师:“我”现在应该是什么状况?

生:干渴、疲倦。

生: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被树枝划破。

师:带着你的体会自由地读。

(生自由练习读。)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前出现这样一幅情境:

火红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干裂了,河里没有一滴水,许多动物都因为缺水而死了,所有活着的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嘴里喊着同一个字“水”。

(生根据语言感受情境。)

师:我发现,有一份感动在你们眼中闪现,说说还有哪儿让你们感动?

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匆匆忙忙……变成银的。”

师:谁能读读小姑娘给小狗喂水的那句话。

(生读。)

师:“都舔净了”用舌头舔,连最后一小滴水都舔净了,右边多一点。小狗多渴啊!课文的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

生:“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

师:在童话里小狗也会说话,你们想想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求什么?

生:求求你,给我一点水吧!

师: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小姑娘,要不是你我就会死的。

生:谢谢你,遇到你我太幸运了。

生: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会有好报的。

师: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小姑娘辛辛苦苦找来的水,自己没有喝一口,看到生命垂危的小狗,就把水倒一点给它。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小狗哀哀地叫起来。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入我的耳。说说还有哪儿令你们感动?

生:令我感动的是“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

师:是啊!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小姑娘抱着一罐清水,翻山越岭,终于回到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小姑娘急切地呼唤着母亲;听了女儿的呼唤,母亲勉强地睁开沉重的双眼,露出慈爱的笑容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变成了金的。你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我看到了一位无私的母亲,她自己都要死了,却把水让给了女儿。

生: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

师:让我们再动情地读读母亲那感人肺腑的话。

(生读课文。)

师:投入了情感,你们的声音是那样的感人。

师: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从哪感受到很渴?

生:“再也忍不住”,“再”说明她一直都在忍,现在已经忍不住了。

生:“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非常渴。

师:现在你们就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读一读,自由地练习读。

师:同学们,小姑娘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水,递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她给路人的仅仅是水吗?(不)这是生命啊!我看到你们对小姑娘敬佩的情感已经写在了脸上,让我们怀着满心的感动动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你们看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此时此刻,大家想像一下,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

生:所有的树木将重新生长,河流不再干涸,大地得到滋润。

生:人们都有了生存需要的水,恢复了健康。

生:万物复苏,世间的一切都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

师:真是一幅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归根到底,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生:爱心。

师:正因为小姑娘充满爱心,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的爱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一颗又一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上了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人间,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北斗星)它在天空中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

师: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像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像本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奉献爱心、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大家听说过“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吗?你了解多少?

生:他是一个歌手,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

师:作为一名歌手,他本该拥有富足的生活,但他却一贫如洗。因为在10年间,他倾其所有,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了170多名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当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的时候,竟无钱支付医药费。2006年4月20日,他因医治无效而永远离开人世,依照他的遗愿捐赠了眼角膜,将光明永留人间。

师:让我们把情感凝聚在笔端,模仿2005感动中国,为童话里的小姑娘写一份颁奖词,好吗?房老师先写了一份颁奖词,想听吗?我来读读。(师读。)这是我的情感,你的情感怎么样呢?拿起笔来写写。

(学生创作表达,然后交流。)

生:小姑娘,你善良无私的行为换来了生命的清泉,你的爱心让世人感动。

生: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改变一切!

……

师:请全体同学起立,为这位可爱可敬的小姑娘颁发这个爱心奖项,读你的颁奖词。

(生读。)

师:请允许我代表童话里的小姑娘接受你们这份情,这份爱,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有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有吗?真好。让我们共同记住一句话——爱,可以改变一切!

作业:请大家任选感兴趣的一项完成,让爱在我们心中再一次荡漾。

(1)爱读书的你:读一篇有关爱的神话传说。

(2)爱画画的你:给《七颗钻石》画插图。

(3)爱制作的你:设计爱心卡送给周围的人。

(4)爱写作的你:根据自己的星座编写一个美丽的童话。

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道德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抓住“课文中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

1.朗读感悟,欣赏课文精华

朗读是十分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本课的教学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欣赏文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形式的朗读。

尽管我为朗读教学涂上了浓墨重彩,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感觉没有读到学生的心坎上。如:在教学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这个情节时,学生虽然深切体会到小姑娘找水的辛苦和发现水罐装满水的惊喜,但读起来仍略显平淡。课后我反复思考,如果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来感悟理解,让每一个孩子都想像找水的情景,再读出“喜出望外”的感觉,效果会更好。我想今后在朗读指导上还要牢牢地抓住文本,体现多元化、最优化。除此之外,自身的教学机智及对课堂生成新情况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2.情感熏陶,体现人文情怀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蕴藏着浪漫和诗意,其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通过情感朗读、想像情境及音像资料等,在课堂上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另外,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也让学生享受了“跳一跳,可摘桃”的成功喜悦,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其中也不免有遗憾,当读到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水罐里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如果在这儿让学生理解一下“清澈”、“新鲜”的意思,并体会隐含在两个词语后面的深刻含义,会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姑娘的善良,以及她的爱心使世界万物充满了生机。这说明自己对教材的挖掘和把握还不够。那么,如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结合、水乳交融,将是我今后着力研究的课题。

查看更多
【《七颗钻石》教学纪实与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474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