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把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A案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
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桑娜一家生活贫困: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
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三、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二、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
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
1、读第24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3、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五、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1、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
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
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2、小组互相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
附例文:
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你看,他们睡的多甜多香,脸上还露着微笑,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喂,别急,我来顶着。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的拂晓,渔夫迎着海雾出海了。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上帝啊!为了西蒙的两个孤儿,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B案(片断)
体悟“穷困”
一、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穷”的特点。
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二、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相关句子: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四、体悟那四处流溢的“富有”
1、师: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析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学生讨论)
2、请大家再次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4、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预设交流要点:
(1)家的整洁与温馨。
(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
(3)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
5、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穷人”做题目,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说出自己的理由。
C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评:环境、心理和语言的环节可以灵活调换。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还是从“穷”字入手,紧扣文眼,让学生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对比出了那些腐化堕落的所谓的贵族才是真正的穷人。]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评:这样导入续写,能激发学生续写兴趣,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全课评析:本课设计旨在“删繁就简”,在理清课文脉络,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后,紧紧抓住“穷”字深入学习,他们什么地方“穷”?为什么穷?为什么又可以说不穷?可以使学生借机了解时代背景和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又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思考很快抓住人物高尚品质,玩味课文语言,体会用词造句的生动准确,学习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与学生一起理解、赏析、朗读文中的词句,打破了传统的分段式教学程式,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样会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