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修辞方法

课外知识

1、比喻

常用修辞方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

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例2: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引用

说明文、记叙文中的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

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例2:“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例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10、对比

突出强调其中某一对象的特点。

例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反复

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12、反语

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查看更多
【常用修辞方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44994/
课外知识推荐
热门课外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