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教《一碗阳春面》,至今以为是很得意的一课。
上这一课,我确定只解决一个问题——这篇小说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我告诉学生,预习提示中对于本文主题的提示,我觉得不妥,但我又说不出所以然。希望大家认真读一下这篇小说,从小说本身出发,不要受课本提示的束缚,认真思考:这篇小说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并且要说出你的看法的理由和根据。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阅读的热情和认真程度绝对高于平时。
读后,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课堂讨论。
(讨论过程略)
最后的结果,一多半的学生没有提出与课本提示不同的看法,一少半同学提出了新的看法,而且提出了较为充分的理由:
这篇小说的主题应该是赞颂人间真情(包括老板夫妇与母子三人之间的温情和母子三人之间的亲情)。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面馆老板夫妇。(其实袁卫星老师的课上,最感人的部分,也是体现这种温情和亲情的地方。)
我概括整理了他们的理由,简述如下:
从标题看:“一碗阳春面”绝不仅仅是一个线索,它是母子三人力量的重要来源,是作者这篇小说的着力点。
从线索看:复线结构的小说,小说的主题一般主要是由明线来展现的,比如鲁迅的《药》,比如叶圣陶的《夜》。这篇小说的明线是老板夫妇,是面馆里的故事,小说的主题应该由这一面体现。如果主题像“提示”中说的,是表现母子三人“面对艰难的生活不屈服”,积极奋斗,团结向上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写、至少是没有必要用这么重的笔力写老板夫妇、写面馆里的故事了。
从明暗线的结合点看:小说中有两处很关键的地方,点明了明暗线之间的主从关系。一处是哥哥转述弟弟作文中的话:“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另一处是母子三人最后一次来吃面时哥哥的一句话:“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明暗两条线谁主谁从,一目了然。
从人物描写看:这篇小说最成功、最感人的地方,是作者对老板夫妇言行举止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是老板夫妇对母子三人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和帮助。
最后我发言:这两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都可以,只要你觉得正确,只要你有充分的根据证明你的看法正确。而我的看法:我同意少部分同学的观点。
我以为这一堂课最大的成功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深入思考、深入了解了小说的标题、结构、线索、艺术手法与表达主题的关系、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从而更深入一步了解了小说这种文体,提高了对小说这种文体的阅读鉴赏能力;二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不盲从,勇于探索的精神。
看了袁卫星老师关于《一碗阳春面》的贴子,突然想起了旧事,仓促写了上面的话,有点语无伦次,言不尽意,请诸位老师指教。
----------------------------------------
RE:我教《一碗阳春面》回复
作者:zhaming-zhaming(浏览次数:27次)
发表日期:2001-11-0201:23
一碗阳春面勾起往事不断。我也记起自己当时教本课的情况了!
当时,刚从高三转头接高二语文,班级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在了解了学生状况后,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我打《一碗阳春面》上起,着重释解主题:三人头碰头的吃面,“面对艰难的生活不屈服”,积极奋斗,团结向上,由之鼓励学生振作精神,从头开始,我深情激越的朗读了全文,并就主题的多义性做了分析,学生感到文写的好,对自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当时我就觉得课上到这样的份上就算成功了。不知楼上的老师能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