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失语”现象谈片

教案设计

一、导语浮华,有失于实质

语文教学“失语”现象谈片

这是某教师教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导入: 人,从一出生就意味着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无论是伟人还是庸人,这是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的共同唯一的礼物。也就是说,坟墓是每一个人最后的归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全人类的历史长河,多少人灰飞烟灭,多少人与草木同枯,又有多少人名垂青史,永垂不朽。今天我们走近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和他不朽的演讲。

上公开课,追求先声夺人本无可厚非,但是只为有个漂亮的开头,极力追求文采,而忽略了导语表达的准确性,不注意导语为下文起到的张本作用,忽略与整堂课之间的和谐,实在是浮华的表现,缺少对导语实质的正确认识。上述的这个导语主题词是不朽,本应该带出马丁•路德•金何以就成了一个不朽的人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顺势进入文本。可惜这位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却是检测预习。把学生的胃口吊得很高,却让他们一无所获,真是扫兴!而整堂课的主体内容是解读梦想和学习演讲词的特点,导语同主体内容明显脱节,未能起到张本的作用。导语气势不凡,充满激情,引人思考。感受这节课,课堂气氛平淡,更缺少思辨的色彩,回头看这样的开头,确实太不协调。还不如直入正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马丁•路 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此外,今天我们走近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和他不朽的演讲语言表达明显有语病,走近他不朽的演讲属动宾搭配不当; 走近为走进更好。

二、信口开河,有失于准确

某教师解读史怀哲《我的呼吁》中的句子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时,列举了日本借口共建东亚共荣圈侵略中国,美国打着解放伊拉克的口号入侵伊拉克等例子;还讲到巴以冲突是反恐怖行为,朝鲜核问题是军事竞赛等。

教例中的教师试图用事实来解读语言,重心在欺瞒暴行二词上。用事例印证,丰富了文字的内容,问题是用什么事实来印证。理解语句内容首要的是对文本进行印证,解读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应该采用是作者发表此文(195年)前的事实,所以列举日本借口共建东亚共荣圈侵略中国的事例是合乎文本意思的,用美国打着解放伊拉克的口号入侵伊拉克等事实来印证显然是脱离文本的。更何况,在引用事实时,这位教师有信口开河之嫌:巴以冲突是反恐怖行为吗?朝鲜核问题是军事竞赛?而这两个例子又怎能印证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

三、解说太碎,有失于精练

有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苏轼《忿奴娇•赤壁怀古》实录如下: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想起什么?

生:看到大江、浪涛,想起风流人物。

师:大江就是长江,大江和风流人物有何关联,关联在何处?

生: (一时语塞)。

师:我们想想,我们学过哪些跟水有关的诗句?

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师补充:你们不久前刚刚学过苏轼的《赤壁赋》,渺沧海之一采……生接哀吾生之须臾。生明白了:大江与时间和人生有关联。教师肯定了此生的回答,此生坐下。

师又问:风流人物什么意思?

生:就是英雄人物。

师又问:这同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一样吗?

学生说:不一样,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是指人民大众。

教师此时插入前人的评价柳郎中坷,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问学生有何感想。最时髦的是非指导性教学,以为越是否定传统、否定教师、否定教科书、否定课堂,就越是改革,就越是另类。

什么是非指导性教学?有位教师说传统的‘指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一切由教师说了算,笔者的‘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对此作了反拨和颠覆,以‘二不’‘四自’为核心精神: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文本特点,自主确定或共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想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②例如,有位教师教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主题,讨论交流,直到学习结束许多学生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确定的主题是什么。不少学生还有6个关于字词句理解的问题没搞清楚,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有什么含义?‘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是什么意思? 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黎明如何喷薄? 为什么一会儿说‘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一会儿又说‘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花了两节课,学习一首小诗,如果连最起码的诗句都没有读懂,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归纳起来,非指示的症结在三非上:丢开文本,忘却根本,语文被悬置、被遮蔽、被潭没,语文课非语文; 五花八门,失掉本真,阅读被置换、被抽走、被流放,阅读课非阅读;阅读教学本应有目的、有计划,可现在无目的、无计划,铃声一响,走进课堂,要教什么,跟学生商量,阅读教学非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这三非的要害是抽掉了阅读教学的精髓,忘却了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模糊了阅读教学的过程,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其实,非指导性教学是美国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个别化教学体系。它的革命性在于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全盘否定,这是理解非指导性教学的关键所在,然而,另一方面,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完全放弃教师的作用,听凭学生放任自流,它放弃的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忽视学生要求、替代学生思考的指导③。这说明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也并非严密,既说对传统教学否定,而在实践上又不否定;既说非指导,又说要指导,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只是针对个别化教学的,因此,这种理论连美国教育界都有看法。鉴于美国英语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中学生的读写能力严重滑坡,美国中学教学根本就不用非指导性教学,可我们却当成了宝贝。

再说,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法定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不是舶来品,土生土长,历史悠久,学习汉语就只能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更何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语素文字,具有非形态语言的特点,对它的教学就应该是运用我国几千年积累的传统教育的方法。从孔夫子的启发式乐学到叶圣陶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其间有多少语文教育家,他们精粹的语文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的圭臬,值得我们认真继承与弘扬。这些教育理论,与国外的相比,没有哪一 点逊色,无论是先进性、科学性,还是操作性,都可以媲美。比如,孔子的启发式乐学的思想,就是人类教育思想的珍粹,穿越时空2500年,至今仍放射出真理的光辉。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用以奖励世界上对教育有贡献的人和组织。孔子一一他的英名给予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他的伟大人格给了我们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教育思想成为人类历久弥新的瑰宝。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不可以用启发式乐学?再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一生从教70多年的心血结晶,既高度浓缩了他的教育思想,形成了 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进行科学训练的基本准则;又是语文教改的成果,通过20年的教改实践检验无比正确,富有中国特色,成为我国教育对世界教育作出贡献的经典。我们为什么弃之不用?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千锤百炼,是一条一字不易的教育规律。它是语文教学理论的科学概括,科学地解决了教与学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使语文教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遵循这一条规律,就能减少盲目性,免去不少无效劳动,语文教学效率就明显提高;违背这一条规律,语文教学就问题成堆,难于自拔,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记忆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留心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练笔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放率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这些习惯,就能一辈子受用无穷。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精讲多练。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就多主动一点。由教到不需要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由给指点给讲说,到少指点少讲说,到最后学生独立自学,不指点不讲说。

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改革中,无论时代怎样前进,教育理论怎样发展,但都应该挺起民族的脊梁。大山就在面前,我们有自己的理论,我们为什么不用来指导教学,非要舍近求远呢?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如果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形成汉语课程教育学不也可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么?

那么,是否可以拒绝学习国外的教育理论呢?

不是的,而应洋为中用,开拓我们的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教育理论,是为了提高和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不是用来排斥与否定我们民族的母语教育传统。当我们吃着国外的肯德基和沙拉时,别忘了我们还有营养丰富的燕窝和鱼翅。即使引进某种国外的教育理论,还必须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决不搞生吞活剥,不搞一刀切、一边倒,一个模式、一哄而起,而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言以蔽之,有利于我国的语文教育。 对此,我们曾经交了昂贵的学费,付出了几代人的青春,现在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注释:

①华中师范大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小组《资料汇编》。

②张怡春、彭芝兰:《非指示性教学杂谈》,《语文建设》2006年第7期。

③万云英等:《当代国外教学流派》第6—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失语”现象谈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4050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