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握本文中的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教 知识要
2.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求目标
3.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用法学
4. 了解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1. 鼓励学生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目 能力培养目标
2. 能找出本文的论点,并了解一篇议论文是怎么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论点的标
1.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情感价值观 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2. 多给学生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匹千里马(长处)教学重点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1. 难字,难句的译注教学难点
2. 一词多义的掌握
3. 议论文的论点,论证层次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扩展法教学用具 投 影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一课时(译文)
一、作者介绍 学生要记在书上、
1.韩愈(765—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 笔记上。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散文家、思想家、诗人。 必知内容教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2.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 了解学 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表扬的、批评的、同情的) 经天纬地曰:文
3.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 课后自查过 苏辙、王安石、曾巩。
4.作者的背景简介 听讲从而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写出此篇《》程
二、解题
1.复习《核舟记》中“记”的文体, 《桃花源记》 回忆多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
2.引出《》中“说”的文体,多以议论文、散文为主 了解“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文章,与“论”无大异,就是“谈谈”的意思。 《捕蛇者说》(柳宗元)、《黄生借书说》(袁枚)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通读课文
1.全班齐读一遍
2.找一男生读书 目的:纠正字音 读书
3.找一女生读书 目的:了解全文大意
4.讨论问题: 明确寓意
(1)千里马指什么? 明喻:人才教 (2)伯乐指什么? 明喻:识人才的人总结: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译文第1段
1.全班朗读第1段
2.重点字词:世、故、祗、称、而、于、以然后:这以后 辱:辱没 相马:察看,仔细得看 划书学 奴隶人:指地位低下,不识好马的养马人骈死:成双成对地、一个接着一个地死槽枥:用槽枥借指马食宿的整个环境
3.每人译一句,先译重点字,再译整句 自译不对的,可及时订正
4.再全班齐读
5.找一学生整段译文
6.总结段意: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过 伯乐难得,致使名马埋没。以伯乐喻知己的人
五、译文第2段
1.全班朗读第2段
2.重点字词:或、而、且、见、欲、食、之、也 划书石:计量单位 是:这,这种 安:怎么
3.每人译一句,先译重点字,再译整句不对的,可及时订正 自译
4.再全班齐读程
5.找一学生整段译文
6.总结段意: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千里马不遇伯乐,才志难伸 (伯乐不常有)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论点的反面论证
六、译文第3段
1.全班朗读第3段
2.重点字词:策、道、通、执、临、材、邪、以 划书其 其真…其真…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3.每人译一句,先译重点字,再译整句不对的,可及时订正 自译
4.再全班齐读
5.找一学生整段译文
6.总结段意: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说明“食马者”的“不知马”,这一段与“千里马常有,教 而伯乐不常有”的论点呼应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
一、先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字词 复习用投影的方式, 内容是: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
二、逐段分析文章,并背诵
(一)1.先齐读全文 熟悉课文学
2.提出问题,然后再读第1段,回答问题问题: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有对马的认识?
(1)一般的马是这样 讨论
(2)对千里马来说就不是
3.引出板书——伯乐与马
4.试着背诵第1段 背诵
(二)1.提出问题,读第2段,回答问题过 问题: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讨论
(1)常马是吃饱了的,而千里马是没饱的。
(2)没饱当然不如吃饱的了,本领不能发挥。正说明喂养不得法
2.引出板书——食马者与马
3.试着背诵第2段 背诵
(三)1.提出问题,读第3段,回答问题
问题:“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作用?
程 (1)排比。(2)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讨论
问题:这里的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三个“马”是否一样?
(1)不一样,前两个是代词,千里马。后一个为句式整齐
(2)一样,都是千里马
2.引出板书——庸人与马
3.试着背诵第3段 背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总结归纳
1.本文的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讨论
2.怎样论证论点的?三段之间的关系?教 1段是论点,2段、3段是说明原因
3.写作意图?
(1)不在于论证论点,而突出“食马者”的“不知马”
(2)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不识、埋没人才愤慨学
四、扩展
1.学完课文,受到什么教育?有什么收获? 感悟
2.谈谈教师的感受伯乐与马————教师与学生 讨论过 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长处
3.教师的教授与发现学生的优点重要,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更重要。
自学的三种境界:王国维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感悟程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投影上的内容写在作业 本上
伯 乐
板 发现 有 无 埋没
正 反
书 施展 马 统治者
正 粟 策
尽 饱 天下 食
不 反 无马 鸣
设 食 马 者 庸 人
糟蹋 不识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