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问题探讨

教案设计

很多人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此事载于正史《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中,从其中的记载可知:曹操之幼子邓哀王曹冲(即仓舒)极其聪颖,“五六岁”时就能利用浮力原理来称量大象。曹冲的方法是“置大象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再在船上换装其它物体(石块),使船达到所刻水痕位置,再称量物重(石块重),即知大象重量。这个方法让“太祖(即曹操)大悦”。多少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赞叹有加,许多著述上也反复引用此例,但是实际上有关曹冲称象的记载是大可怀疑的。

《称象》问题探讨

不久前,台湾科学史协会主席、台湾大学的刘广定教授明确认为“这段记载有疑问”,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兴趣,很想知道究竟。

其实,清代学者梁章钜在《三国志旁证》一书中,就对曹冲称象一事质疑,他认为曹冲所称的象是孙权所献,在建安十三年之前,也即曹冲逝世前(公元208年),孙权不过只领江东六郡,何来大象呢?他明确指出“引事妄饰也”。他的怀疑很对,但有个问题大可商榷,即曹冲称象一事的年代,他是以建安十三年为据,来判断孙权有无大象,我认为,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把曹冲称象一事发生的时间确定得更准确,那时曹冲“五六岁”,正是建安五年,当时的孙权还只是“会稽太守”,就更不可能有大象献给曹操了。亚洲象生活在印度一带,我国云南南部也有,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动物饲养等情况看,当时“中土”不具备有大象的条件。梁章钜还在书中提出了他的推断:“置水刻船,疑算术中本有此法。”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解答了梁章钜的疑问,他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并非来源于算术,而可能是来源于佛经,他认为《三国志》中多有佛经故事杂糅其间,“不易发觉其为外国输入”。他举出载有印度佛经《杂宝藏经》上“叶老国录”的故事,书中曰:“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几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但上述佛经是魏时才译成汉文的,三国时并无此书。对此,陈寅恪先生解释道:“仅凭口述,亦是辗转流传于中土,遂附会为仓舒(即曹冲)之事。”原来,“曹冲称象”的故事可能来源于佛经,而后张冠李戴,安在曹冲头上。

不过,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对曹冲称象的宣传有积极意义,应当继续宣传,让其起到更加巨大的积极作用,原因是:第一,这个故事正史《三国志》有载;第二,曹冲称象的故事符合我国对浮力原理的认识。在大约春秋末年成书的《考工记》上,已有关于浮力的记载:为判断车轮材质是否均匀,所采用的方法即是“水之,以视(原书为目+氏)其平沈之均也”。即把木质车轮放入水中,以各处沉浮之

高低来判断材质是否均匀;第三,《三国志》所记曹冲称象是他在“五六岁”时发生的事,有赞扬神童、鼓励人们自幼热爱科学的用意。

但也应该明确:此事历史上子虚乌有,学术界屡有不同意见提出,故此事只宜作为传说、故事宣传,而非信史,这样更稳妥些。

查看更多
【《称象》问题探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395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