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系统的某一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既非平衡相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失。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个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个系统必须符合耗散结构的条件。本文试图用耗散结构的机理来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形成“巨涨落”才能出现宏观有序的状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指系统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它引起了系统运动轨道的混乱,导致了无序。此时,系统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它迫使涨落逐步衰减,使系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和轨道。如果系统处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仅不衰减,反而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普利高津指出:“在耗散结构里,不稳定之后出现的宏观有序是由增涨最快的涨落决定的。”
小学语文教学系统有三个主要的变量和行为,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齐头并进,螺旋上升。识字是随课文识字,教材是文选型教材,阅读教学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教,作文是每个单元后安排一次。当系统处于这种稳定的状态时,轻微的涨落就会形成干扰,引起系统轨道混乱。有的学生识字不过关,阅读和作文就永远跟不上同班同学的水平。有的学生虽然课外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但是他在语文课中仍然与其他同学一起一课书一课书地学,这种阅读上涨落就会很快地衰减,使他的语文水平又逐步回到原来状态和轨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少,原因之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形成巨涨落。
按照耗散结构的理论,小学语文教学要形成宏观有序的状态,必须要形成几次巨涨落。根据汉字汉语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要过三关:识字关、阅读关、作文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应该形成三次巨涨落。
(一)识字教学的巨涨落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如果掌握了足够数量的汉字,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调查统计,汉字中常用字共计2400个。这些字占一般书刊用字数量的99%。所以2400个常用字是识字教学的临界值。
小学生入学后,学习语文的第一关是识字关。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集中力量识字,使识字教学形成一个巨涨落,使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临界值,为学生阅读一般书刊打下基础。
(二)阅读教学的巨涨落
学生认识了2400个常用字后,具备了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能力。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积聚知识,开阔视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所以中年级要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迅速形成阅读教学的巨涨落。要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础知识,具有阅读的基本技能,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阅读教学重分析,轻训练;重精读,轻略读。课文篇数少,阅读量不足,不能形成阅读教学的巨涨落。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应该在中年级扩大阅读量,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中年级要形成巨涨落。
(三)作文教学的巨涨落
阅读是吸收材料,作文是输出材料。学生在大量吸收材料以后,仍然写不好作文,原因就是吸收以后,没有及时输出。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应该是在中年级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到高年级迅速形成作文教学的巨涨落。这样既能提高阅读的效益,又能提高作文的水平。许多学校的实践证明,高年级以作文为重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的三次巨涨落,我们可以采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
这种巨涨落,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系统成为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系统要处于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远离平衡(即非平衡)的开放系统,不断地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力和分子,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存,并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稳定化的、高度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
当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一课书为单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每课书都有字、词、句、段、篇的训练,都有听、说、读、写、书的练习。因此语文教学形成了一种模式:第一教时,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教时,分析课文,进行词、句、段的训练。第三教时,总结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这种序列是平衡地发展的序列,是一种“死”的序列,无法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量和分子。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应该打破这种平衡,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在识字阶段要采用传统的识字方法,把同类的汉字集中在一起学,努力做到低年级突破识字关。在阅读阶段,要打破课与课的界限,逐项训练,如集中力量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学习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等。在作文训练阶段,要按状物、记事、写景、写人的顺序,逐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才能不断地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量和分子,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稳定化的高度有序的耗散结构。
三、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孤立的系统自发地趋于无序,代表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自发地处于极大。而只有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从外界引入负熵流来抵销自身的熵的增加,使系统的总熵逐渐减少,才有可能从无序走向有序。
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形成宏观有序的结构,必须做到课内外结合,课内带课外,及时与外界、社会交流能量、信息,形成开放的系统。在识字教学阶段,课内集中识字,课外大量阅读巩固识字,能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效率。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小学进行集中识字实验,一年级学生一年认了1000多字。197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去验收,让一年级学生读《人民日报》社论,他们只有五、六个字不认识。朗读时,读得流利、正确,还能说出主要意思。在大量阅读阶段,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吸收丰富的知识,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在作文训练阶段,让学生给广播站写稿,向报刊投稿,开展办手抄小报活动,应征作文活动,创办学校小广播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许多诗人、作家取得成就后,谈到在校期间学习语文的经验时,都有相似的体会,即“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学知识,课外出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形成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全面合理地安排好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四、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使语文教学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
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相干效应是指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行为产生一种“放大”现象,即整体系统的功能大大超过各子系统功能的算术总和。系统通过协同行为对单个子系统起了放大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主要子系统——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都有自己的内容、方式、范围的要求,但是识字、阅读、作文三者的协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三者相互联系得好,就会产生“放大”现象。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成为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要形成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巨涨落。在涨落的过程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要远离平衡态,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识字教学高潮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要为识字服务;阅读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要为阅读服务;作文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要为阅读服务;作文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要为作文服务。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课内带课外,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