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

教案设计

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这么几句话: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堂生成信息,教师需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进行筛选点化——或放大、或搁置、或缩小。因此,有人说,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生成的催化剂——交往互动,还要做生成信息的裁剪者——披沙拣金。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古诗《所见》的课堂。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

一、面对质疑,慧眼拾金

有一回,我和孩子们正兴致盎然地品评大诗人袁牧的《所见》。忽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这首诗不好。”所有学生的目光都落到我脸上,他们以为我肯定会生气。是呀,大家正诗兴正浓,表达着各自对这首诗的赞赏,却出现了你这个不和谐的声音。说实话,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信息,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样的,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斥责他,因为我知道那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但我一开始想到的也只是简单敷衍他几句,赶紧把大家的思路带到“正路”上来。出于对他的礼貌,我随口问他原因。他倒一本正经地说:“这首诗没有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抓到蝉?”

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呀,因为“意欲捕鸣蝉”,所以“忽然闭口立”,那到底有没有捉到蝉呢?这或许是许多同学心中的问题,也正是他们读懂了这首诗的表现,只是他们没有勇气提出来罢了呢?

二、启发引导,顺水推舟

于是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是呀,不知捉到了没有?你们说呢?”出乎我的意外,很多的学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很多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我觉得应该捉到了,你看牧童他一下子‘闭口立’了,这么小心,一定能捉到的。”

“我想可能抓不到,因为我捉过蝉,他总是在很高的树上,很难捉。”

“……”

话虽童稚,但他们都会去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这一生成信息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三、回归文本,锦上添花

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因此回归文本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是在处理生成信息时很重要的一步,是检验你对生成信息处理的效果。

“是呀,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要怪就怪我们的袁枚大诗人太粗心,连结果都忘了说了。不过也不能怪他,五言绝句都是只有四句的,没有五句的。不过今天咱们来给它破个例,先一起再来读一读,演一演,来做一回小牧童,再把你想到的结尾给它添上一句,怎么样?”我这把火一点,回答我的是一句响亮的“好”。接着,我们一起边念诗边又像模像样地捕了一回蝉。当孩子们的小手拢在一起高兴时,我乘机说:“抓到了吗?”学生大声说:“捉到了。”当然也有说没捉到的。“那赶紧写进你的诗里去吧,和组里小朋友商量商量。”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没过多久,“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动作轻又巧,伸手就抓到”、“抓到笑哈哈”“……”点点火花在课堂上不断迸发,古诗所含的情和趣在课堂上展露无疑。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景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不统一。教师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的有价值因素,以即兴生成的信息为生长点,顺水推舟,鼓励学生向教材挑战,从而不断生长出新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也只有“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于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才会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也为如此,“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心会”“浮想联翩”这种美好的境界才会在我们的课堂出现。

查看更多
【课堂的精彩来源于学生】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3838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