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碳都到哪儿去了
袁越
①地球的前半辈子是在二氧化碳的笼罩下度过的。看看距离地球最近的两个小兄弟吧。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可2007年测得的数据显示,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84%,也就是384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都到哪儿去了?
②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金星的表面温度之所以高达48℃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效应。火星的大气层虽然也都是二氧化碳,但因为火星太小,大气浓度低,温室效应弱,所以火星表面温度夜间可降至-130℃。
③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但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1/4,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正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才不至于太低,从而使水的三种形态都存在。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结合地表的金属元素,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
④经过几亿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了,地表温度就升高,海水蒸发速度便会加快,形成更多的雨水,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带到地面,再被火山重新喷到空气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后,情况就正好相反,大气温度降低,降雨减少,碳沉积速度也跟着降低,但火山活动不受影响,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重新上升。
⑤金星距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水循环进行不下去,也就没法形成碳循环。火星则因为体积太小,内部冷得太快,火山活动不够剧烈,沉积的碳不能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循环也被中止了。
⑥由此可见,水真是个好东西。它一方面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带动碳循环,稳定地表温度;另一方面,液态水的化学结构非常适合作为溶剂,让各种分子在水溶液中进行随即碰撞,生命就是在这种碰撞中诞生的。
⑦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⑧ 生命是在大约35亿年前出现的,经过十几亿年的积累,碳循环再度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估计,地球大气层中每年有大约1100亿吨的碳被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碳,其中99.99%又通过氧化反应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只有不到0.01%的有机碳因为地质变动的原因而留在了地壳里。别看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经过很多年后,累积起来就非常可观了。科学家估计,留在地壳中的有机碳是生物圈有机碳总量的2.6万倍!难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得如此之低,大部分碳元素都以各种形式留在了地下。
⑨目前,人类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约75亿吨碳,相比之下,因火山爆发而排放出来的碳还不到人类排放量的1%。但是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得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
⑩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
(选自《晚报文萃》2009年5月)
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
14.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5.“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层几乎全是由二氧化碳组成的”中加点的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文章最后说“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如果让你写一句忠告人们的话,你怎么说?(4分)
参考答案:
13.(2分)碳循环。
14.(3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生物圈进行循环的碳的总量是巨大的。
15.(3分)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从程度上说明金星和火星的大气成分大部分是二氧化碳,但也有其它成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不符合事实。
16.示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从而改善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今天,你低碳了吗?(有警示性,语言简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