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能够给人以启迪、帮助,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诗歌应该给读者带去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诗的极致是美。诗人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对自然、社会、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创造出比现实世界的本体更高、更理想的美。读者在欣赏这些诗歌时自然地获得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诗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它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如果要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就要引导孩子去读诗,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对现代小学生进行诗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上教一篇背数篇。
语文教材中编有古诗,现代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半节课即可教完。如果剩余时间在朗读和理解诗意上兜圈子,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此时不妨引进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扩大了阅读量,可谓两全齐美,如教学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我又为学生介绍了《泊船瓜洲》《春夜洛城闻笛》《渡汉江》等思乡的诗。学生听后更加了解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那种强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思乡名句,一诵再诵。回过头再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便能入情入境。再如教学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问:谁还会背李白的诗?学生兴味盎然地背诵了许多,有学过的,有未学过的,我让他们课下继续搜集。几天下来,全班学生就已经背会了十多首李白的诗。这样教一篇背数篇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无行中学生已融进浓浓的古诗文学习中。
二、因势利导见缝插针
营造诗教氛围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搜集,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失时机地引入诗词。如过清明节,我让学生背《清明》;端午节,我让学生读文秀的《端午》;中秋节,读苏轼的《水调歌头》;重阳节,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春节,读王安石的《元日》-------春天让学生背描写春日风光的诗句;秋天让学生读那些描写秋日美景的诗;大雪纷飞,我让学生吟诗诵雪。学完课本中的一篇美文,我就让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改写课文;学过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以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去写诗,一篇篇优美的小诗就在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听听,秋的声音,大雁挥挥翅膀,呼呼,是告别我们南飞过冬的话音”------把诗歌与生活、与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学生的兴趣就更大了。
三、每日晨诵与黎明共舞
在儿童生命的黎明,应该让他们吟诵精美的诗歌。童谣、儿歌、儿童诗、经典古诗词、散文诗------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儿歌、童谣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的五言绝句的诵读,在四年级的时候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到了五六年级,则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的诗作了,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等。我们每天早上要在上课前十五分钟带领学生进行晨诵,用诗歌来开启一个个黎明,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舒展,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在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我会专门为这个孩子送上一首生日诗,让诗歌去激发蕴藏在孩子身上的潜能。通过晨诵,让孩子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四、引导作诗,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们痴迷于诗文,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在教学完《秋天的雨》后,我以“秋”命题。让学生作诗,学生略作沉思,便文思如泉涌,一时间佳作迭出。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走进秋天》:“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田野,田野里的稻田像一片片海洋,那金色的波浪在秋风中翻滚起伏。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果园,果园里的果子争先恐后地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引得小朋友直流口水。走进秋天,走进秋天的校园,校园里的小朋友像快乐的小鸟,那欢快的身影在校园里穿梭游戏。”后来,这首小诗被刊登在报纸上,学生写诗的积极性真让人体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之意,更惊叹于诗歌激发学生释放出的能量如此之强。
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语文和人的关系,让诗歌流淌在孩子们的生命历程中,注重熏陶感染,使学生的精神受到滋养,让学生既学语文,读诗歌,又学做人,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春天才能最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