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 共12分)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与答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①世隶耕 ( ) ②指物作诗立就 ( )

③稍稍宾客其父 ( )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分 )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 能力拓展题。( 2分 )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6. ①参考: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读完本文后,相信我们一定有许多感慨,就让我们自由的畅谈一下吧!②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等。

阅读《伤仲永》,回答1~7题。 (共12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也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伤仲永》的作者是 宋的 ,他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伤”的意思是 。(1分)

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父利其然也。( ) (4)稍稍宾客其父。( )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2分)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2分)

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比后天的学习更重要的道理。

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自己后来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C、上文用方仲永作反面例子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上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

6、“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 句,意思是 。(2分)

7、选文第三段借事说理,从 引向 。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 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 (2分)

参考答案:

1、北 王安石 哀怜 2、(1)自己(2)这(3)这(4)他(仲永) 3、A、B、C、D、F 侧面:E 4、D 5、A、B 6、反问 那就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了 7、个别 一般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 议论)

一、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共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2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 ②见往事耳 ( )

③及鲁肃过寻阳 ( ) ④即更刮目相待 ( )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关联成语: 。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3分)

孙权: 。

吕蒙: 。

鲁肃: 。

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分)

省略的内容: 。

写作经验谈:

参考答案:

1.①推托;②了解;③到;④重新。

2. 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5.吕蒙的学习过程;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6题。 (共12分)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2分)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3分)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 ”,而在现代汉语中是“ ”的意思;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如:

如: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2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答:

参考答案:

1.C(A 动词,掌握/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二)《孙权劝学》重要考点汇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今: 现在 当涂: 当道,掌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好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当涉猎 但: 只是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往事: 历史 耳: 罢了

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 过: 到

卿今者才略 今: 现在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

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刮目: 擦擦眼

2. 翻译以下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3.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5. 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造句:几天不见,你的变化可真大啊,真让人刮目相看。

6.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 的态度。

7.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木兰诗》重要考点汇总

1. 木兰从军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做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出征前紧张的准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奔赴前线,思念亲人: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十年征战生活: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诗句所用修辞: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8.同上: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真)

9,同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

10.同上,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互文,排比)

11.同上,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互文,排比)

1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6..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17.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扑朔迷离 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18.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准确形象的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亲切之感。

1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0.如何理解本诗详略的处理?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家、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21成语:扑朔迷离 意思是: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一、阅读《木兰诗》,回答问题。

(一)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 ( )⑵不闻机杼声( )⑶惟闻女叹息( )⑷问女何所忆( )⑸昨夜见军帖( ) ⑹军书十二卷( )⑺愿为市鞍马( )⑻旦辞爷娘去( )⑼万里赴戎机( )⑽关山度若飞( ) 

二、一词多义:

⑴市 ①愿为市鞍马( )⑵机 ①万里赴戎机( ) ⑶买 ①东市买骏马( )

 ②东市买骏马( ) ②不闻机杼声( )  ②欲买舟而下( )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阅读《木兰诗》,回答问题。

一、解释加点词:

⑴策勋十二转( ) ⑵赏赐百千强( ) ⑶可汗问所欲( ) ⑷愿驰千里足( ) 

⑸出郭相扶将( ) ⑹著我旧时裳( ) ⑺雄兔脚扑朔( ) ⑻雌兔眼迷离( ) 

⑼双兔傍地走( ) ⑽安能辨我是雄雌( )

二、一词多义:

⑴帖 ①昨夜见军帖 ( )  ⑵将  ①将军百战死( )

 ②对镜帖花黄 ( )  ②出郭相扶将( )

三、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⑴阿爷无大儿 古义:__,今义:__⑵ 双兔傍地走 古义:__,今义: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⑵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⑶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⑸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⑹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⑺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⑻“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⑽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 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 _

 ③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_ __

 ④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__ _

 ⑤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 _

⑾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⑿出自本文的成语 ,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 _____。

《木兰诗》答案:㈠

一、⑴对着;门 ⑵织布的梭子 ⑶只 ⑷思念 ⑸文告 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⑺为此;买 ⑻早晨 ⑼战争 ⑽过 ⑾北方

二、⑵①买; ⑵①军机军事⑶①买 

 ②集市②织布机②雇,租

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五、⑴A⑵C⑶B⑷B⑸C⑹C

《木兰诗》答案:㈡

一、⑴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⑵有余 ⑶想 ⑷希望 ⑸外城;扶持 ⑹穿 ⑺动弹 ⑻眯着眼 ⑼并排跑 ⑽怎么

二、⑴①文告⑵①带兵的人

 ②通“贴” ②搀扶

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⑴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⑵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五、⑴①夸张 ②对偶 ③排比 ④对偶

⑵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⑶A

⑷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⑸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⑹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⑺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⑻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⑼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⑽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⑤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⑾①A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 

 ②B “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③B “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⑿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与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36012/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