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综合资料3

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综合资料3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注音自学生字读音,检查识字情况,对读不准字音的学生要指导。学完课文,再一次集中读字音,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2写字教学。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

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

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容易写错,笔顺是:。

3词句教学

理解“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果然、惊讶、向导”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

第三段的三句话从字面看并不难,实际上不大好理解,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可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如问: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列宁找养蜂人,是边观察边思考,从分析中得到启示,最后找到了养蜂人的。使学生懂得只有会观察,善思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

派人惊讶敲门向导莫斯科

朗读指导

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第三自然段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应指导好朗读,读出语气,表现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养蜂人见到列宁时说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热情而惊讶的语气。列宁的话则要读出幽默、风趣的语气。

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解词导向

引路:带着不认识路的人走向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领路或带路的意思。

莫斯科:前苏联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附近:*近某地或离得不远。

谈天:闲谈,互相很随便地说话。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花丛:一堆堆、一簇簇地生长在一起的花。

惊讶:惊异,因事情发生得突然而感到奇怪。

向导:引路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常常——经常谈天——聊天往常——平常

亲自——亲身仔细——细心惊讶——惊奇

反义词常常——偶尔许多——很少附近——远处

课文提示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读了题目,同学们也许会问:蜜蜂怎么会给人带路呢?其实课文中讲的并不是蜜蜂来给列宁带路,而是列宁凭借自己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利用蜜蜂来做自己的向导,从而很快地找到了养蜂人。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事物,遇事喜欢动脑筋的人。当他发现了花丛中的蜜蜂时马上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观察采了蜜的蜜蜂飞向哪里,由此而找到了养蜂人。

这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释句导读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这段话叙述列宁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经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正是在认真观察了蜜蜂的去向以后,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所以他把蜜蜂称做“向导”。

查看更多
【《蜜蜂引路》综合资料3】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3247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