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章语言特色,感受散文语言特点。
2.通过朗读分析,总结概括森林特点和品格。
3.分析森林形象,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礼赞,树立不屈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引导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幽暗和沉寂的深谷中生长的地下森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地下森林断想》。
二、初读感知
1.播放地下森林样貌的幻灯片,学生一起朗读,解决生字词问题,对地下森林的面貌有大致了解。
2.师:讲解课本中难字词。多媒体显示:
瘠薄(jí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á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
3.大家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朗读读出来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预设:
生: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七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
‚生: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畅。
ƒ生: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流,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这几句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犹如亲眼所见一般。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的齐匀性和朗读上的旋律性,在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三、再读评析
1.请生站起来与大家分享描写地下森林的句子,进一步追问,句子写了什么?好在哪里?
预设:
生赏析: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写景简练对称,富有韵律之美,以“海”和“墙”设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写出了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生赏析: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荣光。( 这段话运用拟人、象征、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叙写了阳光和森林之间的纠葛。在作者笔下,地下森林化身为生命的强者:坚韧坚强,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森林品格的赞美。)
ƒ生赏析: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跳跃,把林子里的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本句采用简洁的语言,以及排比、拟人手法,使语言显得精致而优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为地下森林终见天日而喜悦、高兴的心情。)
师:那么文章的前面几段是在写什么呢?
生一起回答: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
师:小组讨论,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回答的时候找出朗读对应的语句。
总结:火山爆发→地貌改变、生命毁灭→山顶变化,山谷沉寂→谷底地貌变化→种子掉到谷底→森林形成
师:我们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最后写它的胜利。可见地下森林经历了如此多的困难才能形成,那么从全文来看地下森林具有怎样的品格?
生:坚韧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师:那么你们对地下森林是怎样的感受呢?如果你见到了地下森林,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生简要回答)那么文中的作者张抗抗又有怎样的情感?哪句话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生一起回答: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种子”。
师:那么这里体现的是作者的“景仰”之情,(联系时代背景讲解张抗抗)
背景资料补充: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1966年杭州市第一中学(现为杭州高级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历经浩劫而大难不死,重获新生而百业待兴,这种社会变迁与本文中的地下森林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作者说:“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说的是大自然现象,但让人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经历浩劫,损伤了肌体,却保留和锻炼了灵魂和精神。
师:那么作者有没有进一步的情感流露呢?地下森林的背后又代表了哪些事物呢?请大家再次默读文章,体会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生: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更充沛更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生: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在这里,小草象征了没有才能,只是凭借“地势”而得意的人,而森林则象征着即使身处低势仍然顽强不屈、深沉厚重的人。
ƒ生:我为寻你爬上了高高的岭,原只是因为好奇,却想不到你如此强烈地震动了我的心怀。我不愿离去了。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森林的礼赞。
师总结:作者站在地下森林面前,追忆往昔,无限感慨,发出了生命的礼赞,赞美了森林所蕴含的精神品格:坚韧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四、课堂总结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作者在课文的最后明白地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迪”,作者看到了地下森林受到了启迪,那么我们今天学完了《地下森林断想》是不是也能有所启迪?生活不是永远平静的、和平的、顺利的,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痛苦。那么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坚韧的毅力和耐性,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