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新的当代作品大量涌现,而不少传统经典篇目则淡出视野。(8月16日 青年周末)
武侠小说与语文教材之间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继两年前《天龙八部》入选人教版高二语文读本(非课本)之后,《雪山飞狐》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支持者认为,金庸武侠小说气魄宏大、境界宽广,反对者则提出其作品过于虚幻、不够真实。然而,气魄宏大未必一定格调高雅,情节虚幻又恰恰意味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单纯从文学的角度而言,这注定将是一场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争论。
既然如此,不妨变换一下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力挺武侠小说进驻教材者,还是替那些经典名篇打抱不平者,没有任何人质疑这些作品本身的优秀,他们所争执的焦点不过是哪些作品更有资格被收录进语文教材而已。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文学作品有其自身固有的价值,这种价值既不会仅凭入选教材而彰显,也不可能因被撤出教材而动摇,以入选教材与否当作判定优劣的标准,这显然完全脱离了标靶。
学校教材不仅仅教授学生基础、通用的知识,而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因此,纵观各个时段的教科书,除了欣赏到优美的作品之外,我们不难窥见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当越来越多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优秀作品相继退出教材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样的疑问——修改后的教材还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坦然面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以此来衡量,此次“课本大换血”未免颇多遗憾。身处当下的社会转型期,即使成年人都不免产生诸多困惑,未成年学生显然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然而此次“大换血”却大量撤下了以思想性著称的经典名篇,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故事”。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都对那些“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忧心忡忡,但是如果他们始终浸淫在这种“长不大”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又能教给他们勇敢地担当?教育包含“审美”,但“审美”绝不意味着教育的全部,适当的“审丑”恰恰能有助于孩子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从而更加健全的成长。经典名篇可以撤出教材,但认知与思辨的光芒却不应远离孩子的生活。相比起华美的篇章,这似乎更加应该作为收录的参考。
诚如该教材编委薛川东所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然而令人堪忧的是,经过这样一番转变,修改后的教材还能否“教”人成“材”?或者,这样的“材”是否为我们所必需?与其杞人忧天般替经典名篇的命运担忧,不如设身处地多为我们的孩子想一想——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可能因一本教材而改变,但孩子的一生却极有可能因此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