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

教学分析

吕叔湘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著述等身,是我国语言学界造诣殊深、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而且他长期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

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有着鞭辟近里的研究和独具只眼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

教育家。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涉及各个方面,性质也多种多样。他的有关言论,既包括对语

文教学的总体认识,又包括对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具体意见;既有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及

原则的精要阐释,也有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步骤及方法的透辟说明。通览吕叔湘先生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论

文论著,不难发现,他在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体系。这种

教学思想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着重就吕叔湘先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思想,谈一点儿粗浅的认识。

十年动乱,教育战线同其他战线一样遭受了严重而巨大的破坏,语文教学也是备受摧残。因此,“文革”

结束以后,语文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语文教学界就此展开了热烈的探讨,首先尖锐的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

问题的,是吕叔湘先生。

吕先生于1978年3月1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中说:

“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

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

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

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

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

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67页—68页。本文引注的页码,系《吕叔湘论语文教

学》一书的页码,下同)

吕叔湘先生的这篇文章切中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要害——“少、慢、差、费”,提出了改革中小

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它既是对“四人邦”破

坏语文教学的鞭挞,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这篇文章的发表,曾被当时的语文教学界称誉

为震人心魄的“一声惊雷”,在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发表此文后不久,1978年

4月22日吕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讲《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时说:“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较多,效果并

不很理想。这个当中是存在着问题的。究竟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又包括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问

题。”(70页)认真研读吕叔湘先生有关语文教学的论文论著,我们体会到,在吕先生看来,中小学语文教

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文字”轻“语言”

吕叔湘先生始终强调,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明确“他教的是什么”,也就是必须首先认

清“语文的性质,主要是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的

问题。先生的许多著作,对什么是语文,对语文教学的性质都给予了明确的阐释。他说:语是语言,文是文字

。“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

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先生的这一认识,本来应当成为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认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文字”轻“语言”,即重视“书面语”教学而轻视“口

语”教学的现象。

其实,对于这一问题,早在60年代的最初几年,吕叔湘先生就在他的不少文章中做过反复的论述。他说

:“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语言为主呢,还是以文字为主?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

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白话的教学可以也应该口语和书面双管齐下。”“如果只依靠‘读

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

遂的语文教学。”“撇开语言教文字,教学的效率也一定很低。”(46—48页)与此同时,吕先生还尖锐

地指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处理“语”和“文”的关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他说:“语言训练和文字训练,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可是我们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良于

行’。”(61页)还说:“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

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仿佛有点半身不遂似的。”(59页)又说:“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

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话,就杂乱无章。”(4

0页)

至1978年,吕先生认为这一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他说:“语文课现在没有把它当作语文课来教”

,仍有不少语文教师“不那么关心他们的口头表达”,“没有尽到语文课的全部责任。只顾文,不顾语,是半

拉子事情,不好”。(82页、83页)

面对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重书面轻口语”的现实,吕先生曾痛陈疾呼:“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

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造句连贯,用词恰当,还愁他不会作文?”

“如果能在学校的语文课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一般人的说话效率都能大大提高,岂不是更好吗

?”(61页)今天重温先生的这些教诲,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重“文”轻“语”倾向,真正做到“语”“

文”并重,努力使学生既能“出口成章”又能“下笔成文”,无疑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这一

点确实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二、重知识轻能力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论著中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做过十分精当的论述。他反复指出:“学习语言

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36页)“学习语言不应当满足于学会了一般的语音语法词汇,而应

当进一步提高修养,特别是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理解的能力。”(39页)“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

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

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你不给他这个钥匙,那有多少宝贝他也没有法子拿到手。”(88页、89页)“

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102页)“语文课的主

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59页)“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

知识。”(104页)“如果只是记住而不能运用,仍然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55页)由此可见,在

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吕叔湘先生的一贯思想。

时至今日,在言论上已经没有人说培养语文能力不重要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仍有为数不少的教

师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视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条是相当数量的教师仍

未认识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吕叔湘先生精辟地指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36

页)他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

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59页)又说:“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

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53页)还说:“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55页、56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36页

)“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摹仿什么,怎么摹仿,检查学生的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技能的获得要通过

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无法包办代替的。”(59页)

学习吕叔湘先生的这些论述,认识了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认识到模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真正革除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学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说

一是一,说二是二”,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才能使语文课不再是“教师

讲课能讲得眉飞色舞,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过后仔细想一想,“只是看了一场表演”,才能使我们

的语文老师不再是“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式的老师了(89页)。

三、重讲解轻练习

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学生一些切合实际的语文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学这些知识的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只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

性而不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的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有讲有练,做到讲与练

的有机结合。

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确有不少人不能把握讲与练的正确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着比较突

出的重讲解轻练习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正如吕叔湘先生批评的那样:“

为什么中小学都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呢?原因很多,教学的方法不对是其中一个原因。”(72页)“有

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头到尾非要按分析的公式一条一条都做到不可。”(75页)“上阅读课,基本上是

‘先生讲,学生听’,又叫‘满堂灌’。”(100页)“逐字逐句地讲,旁征博引,讲得不厌其详。这就是

‘过犹不及’了。”“如果不管学生自己看得懂看不懂都逐字逐句地讲,那就成了例行公事,只会引起学生的

厌恶,鼓励学生的思想开小差。”(63页)“讲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们无不要求自己把讲解工

作做好,”“然而这里面仍然有一个分寸问题,要讲得不多不少,要讲得切合实际。”“现在的问题,至少以

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53页、54页)讲风太盛,挤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影响

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

会用语文。”(54页)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吕叔湘先生对讲解与练习的关系

作了精辟恰切的论述。他说:“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教好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但是如果要追问两者之间的

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练习不应“着重试验学生是否把念过讲过的东西记

住了”,而应该“注意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这才是“讲为练服务”。(55页)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重讲解轻练习的倾向,吕先生说:“‘语文课当作语文课来教,又怎么个教法呢?’我

想这也很简单,三个字: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

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76页)“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

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63页)

值得一提的是,吕叔湘先生有感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练的现实,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做

法,而有些人却借口“多练”,使语文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教师搞大作业量训练,提出作业试卷化的

口号;有的教师搞大阅读量、大写作量教学,阅读,一日一文,写作,一日一篇;有的教师搞频繁的过关考试

:阶段考、单元考、章节考、随堂考,连续不断,使学生应接不暇;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各类习题,不加选

择,东拼西凑,重复冗赘,使学生穷于应付。其实,先生所谈“精讲多练”中的“精”与“多”,主要对课堂

上教学时间的分配而言,绝非指课下练习的多多益善。超负荷的盲目的作业练习,不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与

精神负担,而且绝无助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无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吕叔湘先生对此也做过精要的

论述:“现在大家都说要少讲多练。少讲,讲什么?因为可讲的东西可多啦,你要少讲,就要有选择。这就很

值得研究。多练,练什么?”“这个‘多’多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人主张‘一日一文’,就是

每天写一篇,这值得考虑。”(89页、90页)针对一些人以考代练,搞题海战术的错误做法,先生气愤地

说:有些人“课本不读了,专门做习题,四面八方去搜罗习题,搞‘题海战术’!”有些人频繁考试,“从小

学到中学,‘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考,考,考,考得学生头昏脑胀。”“大考,小考,把学生考苦了

,健康很受影响。”“他要九十五分才算及格。真是岂有此理!”(95页、96页)

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在精讲上下功夫,而且要在精练上费力气。一方面,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组

织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另一方面,还必须要精心选择训练题目,真正达到纲举目张,“举一隅而三

隅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原因是多方面的,吕先生的文章中多有论及。这里仅就课堂教学方面,从

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三个角度,略加论述。我们相信,叔湘先生的这些见解,如果都能在我们的教学

中付诸实施,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语”与“文”、“知”与“能”、“讲”与“练”这三个

方面的关系,驱除“重文字轻语言”、“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解轻练习”等弊端对语文教学的干扰和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预期,中小学语文教学将尽快地走向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我们

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必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查看更多
【吕叔湘新时期语文教学思想略论】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2437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