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
2、“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极端。”
这句话的前半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接着后半句用“可是”一转,运用对比的手法和表递进关系的句子,概括指出了他们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为下文写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不尊重人及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朴实、品行纯正张本。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4、“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炼,蕴含丰富。
5、“──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这一段话紧承上段“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而来,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稼先还会选择这条路的──如果人生有轮回。”(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写给杨振宁的信中的话),多么执著的追求精神!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