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第六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师:看完了海里的景象,想不想到海滩上看看?
(师揭开黑板蒙着的纸,孩子们发出一声惊叹——只见在一张巨大的海滩图上贴满了一只只各式各样的贝壳。)
师:你想上来玩玩贝壳吗?
(生蜂拥而上,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大胆地把贝壳拿在耳朵边听……)师:能说说你们看到的贝壳,谈谈此时的感受吗?
生:海滩上的贝壳各式各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小孩子的手掌,有的还像一把扇子,真是千奇百怪,我好兴奋哦!
生:这个贝壳是粉红色的,这个呢是绿色的,还有这个,花花的像小花猫的脸,这些贝壳真有意思啊!
生:这些贝壳真像书上说的那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对了,把贝壳凑到耳朵边,我还听到了大海的声音呢!
……
师:其实啊,海滩上的贝壳还不止这些呢!
生:哇!
生:是呀,是呀,我去年去普陀沙滩上的贝壳也很多呢!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吧!
(孩子们用赞美惊叹的语气朗读。)
在案例中,老师把大自然搬到了课堂中,让孩子们看贝壳、摸贝壳,聆听贝壳里大海的声音,虽然没有把海滩原封不动地带到课堂,但在与贝壳“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多种感官的感知下,学生对于海滩上贝壳丰富多彩的体验变得真切、鲜活而丰富,对贝壳的赞美惊叹之情油然而生。在随后的说话中,孩子们动情的朗读,说明他们对贝壳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的确是心领神会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案例那样,上《黄山奇石》就组织学生去黄山,上《秦始皇兵马俑》,就把兵马俑搬进课堂……但是对于那些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景象,教师还是要设法通过相关的课件,让学生通过间接地欣赏,并产生相应的体验,这样获得的体验虽不如亲自感知所获得的体验真切,但是,仍能引发了孩子们深刻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