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语病,提高语句的表达效果
学习语法知识,不是为“应试”,而是为了科学地使用语言、交流信息、传达感情,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遣词造句必须遵循语法的基本原则。
句子是语言单位,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载体”。好句子的标准是用词准确、语意简明、通顺连贯;修辞运用有必要、有效果。
为了提高语句表达水平,应该努力克服语言表达中的毛病。在初中一年级要熟练地掌握辨析语病和修改瘸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掌握辨析语病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常见的语病表现在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基本成分残缺,影响意思的表达;或者是成分多余,导致模糊混乱,难以理解。这种语病违反句子表达要连贯、通畅的原则。
◆词语使用:表意有误或不够精确、顺序不恰当、搭配不合理。
1.病因——陈述对象不清楚,成分残缺
举例:
孩子们跟我一起重看影片《花儿朵朵》,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也便想起了自己。
修改——我跟孩子们一起重看影片《花儿朵朵》,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也便想起了自己的重年。
诊断:陈述对象不清楚,必须确定陈述对象;基本成分有残缺,必须补上基本成分。
(1) 按照句子主体表达的意思,主语定为“我”比较好,让孩子们的行为作为主语“我”陈述的对象。
(2) “我”的感受是由孩子们看电影时的欢声笑语引起的,原句想起自己的什么,没有交代,不说清楚让人猜,所以成分有残缺。
可见,语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陈述对象不清楚,或者基本成分有残缺,既妨碍理解,也影响意思的表达,难以做到通畅、连贯。
2.病因——成分多余、不连贯
举例:
我们班很团结,尽管班主任年轻,一个同学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伸出友谊之手拉一把。
修改——我们班很团结,一个同学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伸出友谊之手。
或者是:我们班很团结,不管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会热情地帮助。
诊断:多余的成分造成语意隔裂,必须删除。
(1) “我们班很团结”,就不必再说班主任的年龄了。
(2) “团结”是一个抽象的词,需要具体说明。此处“团结”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友谊之手。既伸出友谊之手,意思就表达清楚了,不必再说“拉一把”。
换一种说法:我们班很团结,不管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会热情地帮助。这也可以。
尽量用简明、短小的语句清楚地表述一个意思,然后再换一个语言单位来继续表达另一个意思。句子不要太长,结构成分太复杂就不便于掌握。
3.病因——用词不正确。词语顺序、词语搭配不恰当
举例:
华天饮食集团所有隶属的各个餐馆,都增添了供应早点,并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服务态度。
修改——华天饮食集团所属的各个餐馆,都增添了早点供应,并不断提高食品质量、改进服务态度。
诊断:语言累赘,不够简洁。搭配不当。
(1) “华天饮食集团所有隶属的各个餐馆”,这一句话语言累赘,各个餐馆是陈述的对象,改为“华天饮食集团所属的各个餐馆”就简洁明了,所以这个病句采取“删”的办法。当然更精确的改法应该是:“隶属于华天饮食集团的各个餐馆”。
(2) “供应早点”与“增添”不能搭配,因为“供应早点”是一种行为。应该调换为“早点供应”,这是个服务项目。
(3) “提高质量”可以说,“提高态度”就说不通。需要改成两个分句。
由此可见,当一个词语支配两个行为或两个对象的时候,必须考虑是否合理。修改时还是要基本维持原意。
修改病句的一个原则是“多就少改”。尽量维持它的基本构架,必要的时候可以“换”、“删”、“调”。
4.病因——用词不正确,词语顺序不恰当(不合事理)
举例:
1860 年英法联军野蛮地烧毁并洗劫了历尽沧桑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修改——1860年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并烧毁了历尽沧桑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诊断:“烧毁”、“洗劫”两个行为的先后顺序需要研究。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如果先放了一把火烧毁了,就谈不上洗劫。从事理上来说,应该是抢在先,抢完了再烧,烧还有一个毁灭罪证的意图。句子的主要毛病是不符合事理逻辑。修改时就要调动词序。
所以语言顺序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就是逻辑上不合理。应该树立科学的逻辑观念,所以修改病句还可以考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看出语病不是目的,纠正语病,使语句正确规范、清晰流畅,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应当先诊断,找出病因再动笔修改。修改的原则是“多就少改”,或删去、或增添、或调换,常用的就是这些手段。
5.病因——条件与结论有矛盾
举例:
红光化肥厂等7家企业单位的污水净化系统能否启动使用,是根治柳林河污染的关键。
修改——红光化肥厂等7家企业单位的污水净化系统能否启动使用,是能否根治柳林河污染的关键。
诊断:“红光化肥厂等7家企业单位的污水净化系统能否启动使用”,即能启动使用或者是不能启动使用,“能否”是表示选择,但后面的结论却是肯定的,这就产生了矛盾。修改时必须做到条件和结论致,可以在结论部分加入“是否”。
或者改为“污水净化系统如果启动使用,那就能对根治柳林河污染起到关键作用”,用“如果”表示假设,这也可以。
6.病因——语言结构不合理,语意出现混乱
举例:
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和宣传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
修改——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关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诊断:“禁止”和“宣传”是联合行为,和后面所支配的内容不协调。所以这句该把“禁止”和“宣传”分开说。“宣传”可以理解为有关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者是宣传禁止砍伐、贩运林木有了收效,所以现在这个地方的水土和林木保持得很好。但如此一来就很麻烦,必须两句话说清的,硬要揉到一块,容易产生歧义,背离本意。
(1) “从去年秋季以来,禁止在长江上游林业区砍伐、贩运林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一个意思。
(2) “宣传”另起一句:“有关宣传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量使用语意明确、精悍短小的语句。
7.病因——“综合症”,涉及分句关系、逻辑关系
举例:
即使使用电脑的技术对于多数民工很陌生,领导还是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熟悉、接触这项先进技术。
修改——尽管多数民工对于使用电脑的技术很陌生,领导还是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熟悉这项先进技术。
诊断:这个句子的毛病属于综合症,首先是“即使……还是”搭配不合理;其次是“对于”;再次,“熟悉”和“接触”,按逻辑推断,应该是先接触才能熟悉。
(1) “即使……还是”,显然这是一个复句,分句间的关系值得研究,“即使”与“还是”不搭配,“即使”是表示假设,经常和“也”搭配,这就是必要的语法知识。另外,根据这句话的意思来看,没有必要使用假设,因为描述的是实际情况。
(2) “对于”一词前后的对象关系搞反了。
(3) “熟悉”、“接触”的逻辑顺序不合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学习语文的同学都应该成为诊断和治理语病的高手。有毛病的语句,经过调理变得规范顺畅,这就是语文素养的表现。应该认真地去研究语病出现的基本原因,掌握修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