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做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课文和体会作者娱情山水共赏美景的感情。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1、释题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既写山川,又写四季,字词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1、 作者简介

作者陶弘景(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教师强调。)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代丹阳秣陵(今南京)人,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但梁武帝早年与他交游甚好,即位后,逢“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谥贞白先生。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点之)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起到检查的效果,作一定指导);

(3)全班齐读课文。

3、 疏通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行疏通文意;

(2)小组内部交流;

(3)小组提出不能解决的字词,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探讨。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涵

1、全体同学有感情的集体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明确: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教师点评总结)

追问山川景色动景与静景的结合:静景:山之高、水之净、岸之美;动景:猿之鸣、鸟之叫、鱼之跃。

2、请学生感情充沛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朗读并且进入情境,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几个句子?

明确:文章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教师点评总结)

五、课堂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竞背。

2、在四人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3、教师检查背诵,小组竞赛背诵。

六、在背诵课文的检查中结束。

七、板书设计

仰:高峰

俯:清流

山川之美 平看:石壁、林竹 欲界之仙都,与其奇者→娱情山水共赏美景

晓:猿鸣、鱼叫

夕:鱼跃

查看更多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16257/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