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课例与反思

教学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丰碑》课例与反思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重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了解到“晶莹的丰碑”不仅是指军需处长冻僵的身体,还因为他所具有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课文直接描写了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样子和神态,还刻画了将军这个人物。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浏览课文,勾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句子。

(生浏览课文,勾画)

师: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板书:愣了一下)

还有“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师:你找得很准确,这都是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还有吗?

生:我还找到了“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

(板书:愣住了)

师:对,这也是。请你再往上找找,还有呐。

生:我找到了。“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还有下面“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师:这下我们就把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找全了。说到这儿,我就有个疑问了,为什么将军“愣了一下”,又“愣住了”呢?

反思:这一组问题的设计,既让学生理解什么叫“愣”,又让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将军两次“愣”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独立学习,自主感悟;师巡视,听了个别同学的理解)

思考好后,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小组合作。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没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对两次“愣”有了新的理解。)

师:在刚才的合作中,老师看到不少同学,由于组内意见不统一,就想方设法地从课文中找依据去说服对方,这真是一个好办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将军为什么“愣了一下”。

生:因为将军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他没有想到会这样,所以“愣了一下”。

师:你很会联系上文思考问题,从哪儿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我是从这儿体会的,“‘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师:就是这儿。但将军先前真的没想到会有人冻死吗?再往前找找。

(生浏览前文)

生:老师,我找到了。将军先前一直在担心着,他怕有人冻死了。我是从第二自然段读懂的。

师:将军先前在担心什么?请你读出来。

(生读出第二自然段)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一直担心着的事情居然发生了,他“愣了一下”,着急地“朝前走去”,想去看看情况。可后来,为什么又“愣住了”?

[CAI出示第12自然段,点红“愣住”]

生:我知道。因为将军被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打动了,当听到别人说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愣住了”。

师:将军先前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吗?

生:不知道。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八自然段将军说的话知道的。将军说“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师:你注意到了前面的细节,真细心。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八至十自然段,想想将军当时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自由读八至十自然段体会)

生:我体会到当时将军非常愤怒。是从这儿体会到的。“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师:“脸色顿时严峻起来”是什么样子?

生:将军的脸很严肃,让人看了害怕。

师:是的。当将军看到这位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的老战士被冻僵了,他的脸色严峻了。忽然,他向身边的人吼道:——请你吼出将军的话!

(生大声喊出将军的话)

师:你的声音非常洪亮,但是没有表达出将军的愤怒。谁愿意吼出将军的愤怒?

(生吼,表达出了愤怒)

师:还从哪儿体会出将军的愤怒?

生:还从将军的神态。“他红着眼睛,像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他的样子让人心生畏惧,说明他在愤怒。还有“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先前他脸上的肌肉只是抽动,现在却是“抖动”了,说明他已经愤怒到极点了。

师:你真会揣摩人物的内心。也许这时他正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怒火呢。

周围一片沉寂,只听见狂风呼啸的声音。没有人回答将军的话,也没有人走开。此时,将军气极了,他脸上的肌肉抖动着,继续吼道——谁来吼?

(生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师:将军的愤怒没有爆发出来。谁再来?

(生吼)

师:(停顿五秒,与先形成对比)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生不由和我一起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听了这话,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些什么呢?

[CAI上点红“久久”]

生: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生: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军需处长,真惭愧。

生:多好的战士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把自己的棉衣也让出去了!生: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

……

反思:抓住将军对队伍态度的变化:开始担心,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后来坚信,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以及在见到军需处长前后神情的变化(听说,一愣;见到,发怒;知道,愣住),指导学生从文入情。这样首尾照应,前后贯通,综合思考,领悟变化的原因。还采取展开想象的方法,让学生想想说说,让他们设身处地体会将军丰富的内心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认识到间接描写突出了军需处长的品质。

师:将军的内心震撼了:这就是我的军需处长,……我怎么能这样对待他呢?我的心像刀绞一样,任由风雪拍打着我的脸,千言万语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向你敬上一个军礼。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个部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通过读向我们展现这个画面?

(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读表现出来了;我在评价时将他们的感受归并成自责、悲痛、感动、崇敬等情感)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深受感动。我也想代表将军向军需处长敬一个军礼。

(配乐范读,使学生能有更深的感悟)

师:让我们一起向这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敬一个军礼。

(看着CAI中滚动的字幕,配乐齐读,将课堂掀上高潮)

反思:鼓励学生说感受,讲见解,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学。教师对课文内容不进行烦琐的分析,重在读出感受,读出体会。阅读教学就要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原则。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将自己置于了云中山,同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体验,从声到心地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教师、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朗读情真意切。

师:通过体会将军的一系列神态变化,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形象跃然纸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仅立在了云中山,立在了将军心中,它还立在了什么人的心里?请大家浏览课文,想一想。

(生浏览课文)

生:这做丰碑还立在了战士们的心里。我是从最后一段体会到的。(读第14自然段)

师:主要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是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坚定”是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所以他们的脚步“沉重而坚定”。

师:“沉重”可能是因为长途跋涉,脚步沉重;也可能是因为战士们失去了这样一位好战友,这样一位愿意为了别人而自己不穿棉衣的好军需处长,他们伤心、难过;“坚定”是因为战士们受到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对革命道路充满了信心,坚定了他们勇往直前的信念。

当战士们穿着军需处长亲手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时,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CAI出示插图]

生: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生: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最后一件棉衣走过时,心中肯定想到:军需处长,你将棉衣发给了我,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地冻死了,我谢谢你;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志,走出雪山,坚持革命的,请你放心!

生: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

……

反思: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像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情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合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课文中对于战士们的描写极少,如何让学生能体会战士们也受到“丰碑”的影响呢?这正是一处空白,学生在这展开想象,联系前文,能够深切体会战士们的心情,他们已经受到鼓舞,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CAI出示第14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红色标出]

师:正如这句话所说,胜利必然属于“这样的队伍”!在这支长征的队伍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CAI出示片段(配音激情)]:

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战士因为衣着单薄被严寒冻死。

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拖累战友。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仍旧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红军战士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条件下,用草根充饥,用泥水解渴。

在敌人的阻击下,战士们不怕困难,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在党的领导下,战士们凭着坚强的意志前进,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师导读:

同学们!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鼓舞着每一个战士,红军战士坚信:如果——(齐)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将军坚信:如果

——(齐)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我们坚信:如果

——(齐)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三、总结全文

1、解题[CAI回到课题]

师:再回到这儿,能说说课题“丰碑”指什么吗?

生:课题“丰碑”指的是整个红军队伍,因为这支队伍中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战士,他们不仅具有舍己为人的品质,还有乐观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这些都是值得纪念和歌颂的。[板书:

]

2、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通过将军一系列的神态变化,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无名英雄。这座“丰碑”不仅屹立在了云中山,还屹立在将军的心里,屹立在战士们的心里,也屹立在我们心里,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歌颂这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队伍吧!22、—(齐)丰碑

反思:本课难点是理解课题“丰碑”的含义,在学生了解“丰碑”的本义及课文“丰碑”的含义后,学生很容易就局限在“丰碑”是指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上。为突破难点,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这样的队伍”,以看影片的方式帮助学生联系旧有知识,并加上激情旁白,使学生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为理解课题“丰碑”做好铺垫。在三次导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课题“丰碑”的内在含义,最后水到渠成,难点成功突破。

四、拓展思维训练

1、师:面对这样的丰碑

[CAI显示课文插图],你的心情怎样?

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生写,配《国际歌》乐曲)——指名说(2-3人)

反思:一篇好文章往往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因此,在与文本形成共鸣的基础上,还鼓励学生富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内心感受。但课后练习要求写碑文,难度稍大,而且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学生心中说想,故改为抒发自己的心情,写出心里话。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们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文字,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也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2、师:把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背下来吧!

(学生自由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略)

22、丰碑

副板书

愣了一下

愣住了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体现人文关怀”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课堂应成为关注人、关注生命力的过程。这节课中,我努力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和谐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1、让阅读过程成为对话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他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心灵上的碰撞

,通过三者之间的对话,使起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在师生之间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尽情释放个性,尽情袒露心声。同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一是以读代讲,体现“以读为本”的原则,例如在学生体会将军的神态变化过程中将军发怒的环节,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简单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主要是通过感情朗读将军吼的话来加深感受。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进行精神的交流,心灵上的碰撞。如课中有两次展开想象的环节,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想法,从而使军需处长的形象更丰满,丰碑立得更高大。

2、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

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只有放开手来,学生才敢说,会说,才能真正与教师形成平等的关系。

3、激情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

在激励学生方面,我坚持“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感受,不以简单的“好”和“坏”来评价。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圣淘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上,不论是谈感受,还是朗读,我都会用充满激情、充满赏识的话语鼓励学生。

当然,鼓励不是盲从。在鼓励的话语中,要加入适当的引导,多赏识,多期待,做到恰如其分,会好上加好。

正如这节课中,在学生展开想象将军的内心时,我让他们畅所欲言,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为后文的敬礼作铺垫。学生由于从多角度想象,所以当读将军敬礼的描写时,学生能够体会出将军内心是有悲痛、愧疚、感动、崇敬等多种情感,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赏识孩子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爱。当我们对孩子充满“赏识”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因此,我们应更加投入的赏识,让孩子感受到愉悦,感受到爱,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4、课上,不论是学生的即兴表述,还是写心里话,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孩子与70年前的红军战士的心相通了,与作者的情感相通了,文章中的长征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得到了升华。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智者的话:“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他就不成其为教育。”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节课中,也许还有一些值得思考、探讨的地方,我会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

查看更多
【《丰碑》课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1502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