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与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那只白鹅竟如此有缘,前前后后近两个月的“亲密接触”,不但白日深入钻研,梦中居然也几次相见,就差梦呓时的几声“嘎嘎”的鹅叫了。三次执教《白鹅》,我在不尽的“实践──反思──实践”中,体验者着“炼课”之得,“炼课”之乐。
【一教《白鹅》:激情与失落同在】
第一次执教《白鹅》,是在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八位语文老师,我“打头炮”,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在课堂上,我放开手脚,以学生为主体,尽显“自主”与“民主”,课始,让学生奔向黑板,写下他们对白鹅的评价,学生热情高涨小手如林,黑板上密密麻麻,精彩的词语不断涌现,气氛热烈,我颇为得意。然而,正是因为在这里耗时过多导致在后来的教学时间吃紧,在一些环节上,学生读得不够,悟得不够,交流不够。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一些教学环节不得不成为“走过场”。下课铃响了,我草草收场,心中怅然若失。事后,我深入反思,其实那里无须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不必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写,让他们充分交流即可,如果写也必须有选择,把特别精彩的写下来就可以了。这里看似热闹,其实是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浪费。看来语文课除了激情飞扬之外,头脑还应该保持冷静,少一点花哨,多一些实在。
【二教《白鹅》:精彩与遗憾共存】
第二次执教《白鹅》,是在省实小联访活动前的一次试教。这次跟第一次教的内容,截然不同,是一次新的尝试。我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在教学中力求冷静,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去读书,还指导他们读书的方法。如:“读书要诀: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书境界:把一本书读成一段话;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什么,还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狗来衬托白鹅的侧面描写方法。在教学中,不仅立足文本,还注重超越文本。如,让学生补写结尾,让学生了解丰子恺对白鹅后来情况的补述,升华对白鹅的情感。课堂上,学生学得兴味盎然,精彩的回答不断。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几点遗憾,在引导学生对那两句读书方法的理解上,拘泥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而错过了对学生更精彩答案的把握与发掘。还有,在几个可以把课堂的“情绪场”推向高潮的地方,我却屡次让这种稍纵即逝的时机匆匆而过。看来,语文课上我还应该更少地坚持自我,更多地关注学生需要,关注学生生活,让精彩延续。
【三教《白鹅》:灵性与感动共生】
第三次执教《白鹅》,是省实小联访活动中的展示课。经过前两次的尝试,心中多少有点底了。在上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看似无关其实重要的环节:让学生看我做动作猜成语。其中有“一板一眼”这个成语,学生猜不出来,我便相机向他们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在后来学到“三眼一板”这个成语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个成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起课前的游戏,这个难点便迎刃而解。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对那两句读书方法的,学生果然有许多充满灵性的理解: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把“厚”书读“薄”;读书要抓住精华……原来,精彩可以预约。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真正走近了白鹅,喜欢上了白鹅,感悟到白鹅是作者一个永远的知心的朋友。我也被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动了,在最后本来是我的一段总结,我临时改成了:“丰子恺把白鹅当做永远的朋友,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也能成为永远的朋友。”掌声响起,铃声响起,相信孩子们走出教室时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炼课”,其实就是一种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在否定与肯定中不断反思,反思才能长进,我们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