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次质量检测
初三语文 2009.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安排好写作文的时间。
3.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起上交。
第Ⅰ卷 ( 共60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笨拙(zhuō) 负载(zǎi) 贮藏(zhù) 扣人心弦(xián)
B.参差(cī) 坎坷(kě) 瞥见(piē) 忍俊不禁(jìn)
C.逮住(dǎi) 联袂(mèi) 允许(yǔn) 水涨船高(zhǎng)
D.星宿(xiù) 强迫(qiǎng) 着落(zháo) 谆谆教诲(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婉约 委屈 娇贵 今非昔比
B.振灾 隔阂 勾留 厚此薄彼
C.涣散 闲瑕 急躁 漠不关心
D.蜡烛 荒费 博学 三顾茅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A.春天来了,公园里人潮如织,随波逐流,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无限春光。
B.在分组讨论时,他能够做到语言丰富,夸夸其谈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C.只有平时勤学苦练,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才能牢固地掌握好一门技术。
D.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这样学习成绩才能更快地提高。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有创造性的人能够开辟新领域, 。最后,他们的创造成果必然为知识渊博的消费者所接纳。
A.这种人能提出新问题,琢磨出新鲜的思维方式,有新主意,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答案。
B.这种人有新主意,能提出新问题,琢磨出新鲜的思维方式,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答案。
C.这种人能提出新问题,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答案,有新主意,琢磨出新鲜的思维方式。
D.这种人有新主意,能提出新问题,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答案,琢磨出新鲜的思维方式。
5.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①陶渊明 ②杜 甫 ③刘禹锡 ④欧阳修
⑤马致远 ⑥《钱塘湖春行》 ⑦《小石潭记》 ⑧《登飞来峰》
A.①③⑥⑧ B.①④⑤⑦ C.②④⑤⑧ D.②③⑥⑦
二、填充题、简答题(共8分)
6.背诵、默写(共6分)
(1)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陋室铭》)(2分)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桃花源记》)(2分)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4)李白在《行路难》一诗的开头,用“金樽清酒”和“玉盘珍羞”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但接下来的“ , ”两句诗,却与这种宴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写出诗人内心的悲苦。(1分)
7.《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惹人喜爱的人物。小说一方面写了他 的弱点,另一方面也写了他和孙悟空一起在斩妖除魔过程中 的特点。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性格,所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肯定。(2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2008年9月,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规定,北京市将对全市机动车采取“限行”措施,即所有机动车根据牌照尾号不同,“每周少开一天车”。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北京市交管局这一规定的实施情况,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围绕“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主题收集新闻媒体上的材料,共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以下是各小组收集到的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并根据要求,对这些材料作简要分析。
【材料一】
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2月底比2007年11月底净增机动车45.4万辆,截止2009年4月1日,全市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360万辆,驾驶员525万人。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可能会使道路拥堵现象更加严重。
【材料二】
早晚高峰时段发生道路拥堵情况对比
早高峰
拥堵路段 早高峰
拥堵里程 早高峰拥堵
开始时间 晚高峰
拥堵路段 晚高峰
拥堵里程 晚高峰拥堵
开始时间 限行之前 422条 99公里 7点 818条 177公里 15点15分 限行之后 249条 50公里 7点30分 555条 110公里 17点
8.请你分别提取【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用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对材料做简要分析。(4分)
9.调查报告中需要对“限行”前后的道路交通状况或人们的的感受做一些介绍,请根据要求,选择“限行之前”或“限行之后”其中的一项进行介绍。(2分)
要求:①介绍中必须出现2—3个推荐的词语。(推荐词语:息息相关、井然有序、两全其美、一筹莫
展、截然不同、历历在目、车水马龙、身临其境)
②请在答题前写清“限行之前”或“限行之后”的字样。
③不得超过100个字。
10.请你以“为了……”为开头,在这个调查报告的结尾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实施“限行”措施的态度。(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1—13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叹为观止 B.前人之述备矣 筹备会议
C.长烟一空 焕然一新 D.把酒临风 身临其境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13.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父爱,在我的名字里》,完成第14——18题。(共12分)
父爱,在我的名字里
①我的名字不是父亲取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在我满月的时候,父亲特意请来乡里一个挺出名的算命先生,得知我五行缺金,又因为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于是算命先生便给我掐出这样一个名字:金翔。然而,就因为这个名字,我的童年很孤寂——小伙伴们常玩的“打仗”游戏,是不会让我加入其中的,他们会咬文嚼字般地称:金——翔,今天要投降,多不吉利呀!于是就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晾在一旁。
②那种感受父亲是顾及不到的。父亲没进过一天学堂,成天忙于繁重的农活却仍无法脱离贫困,造成了他长年阴沉着的脸和暴躁的性情。加上那望子成龙的心切,便构成他对我独特的管教方式,“娃儿的出息是骂出来打出来的!”这是他的至理名言。而我对父亲的恨,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领教中,不断加剧加深的,尽管我的学习成绩应验了那句全村闻名的“至理名言”。为此,我时常想,也许就因为这种应验现象,才使得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至理名言”中度过的!
③所以,就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一口气冲上山顶,哭了,——不是为自己十年寒窗所获得的美好前途,成为全村羡慕的第一个大学生,而是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所以,对向来节俭的父亲大办酒席,忙着招待前来祝贺的乡亲的那个高兴劲儿,不屑一顾;所以,在冲出家门的时候,我是那样急急迫迫而义无反顾,一点儿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
④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地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就连每次收到他托人寄来的生活费,也只是应付性地写一下“钱已收到,勿挂念”等类似的短语。直到大三那年,直到父亲托人给我写来一封书信时,我的灵魂和良知才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动,我才开始懂得该如何去咀嚼和阅读自己生命中一再忽略的、仇恨的那份沉重的父爱。
⑤信是父亲找上初中的小侄子写来的,没什么要紧事,只是问我好不好而已。可信写了满满几页,小侄子在信中详细地讲述了父亲来信的原因:父亲那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吃馍,拿起来刚咬一口,两颗大牙就莫名其妙地没了,一看呢,馍上一片血红,牙都粘在上面……惊醒之后,父亲便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天刚亮就找小侄子写信。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老家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梦见大牙掉是要死亲人的,而父亲首先想到的是他离家在外求学的儿子。
⑥读到这里,我对迷信的父亲的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最后,小侄子讲了一个令他惊讶不解的事,说他就在铺开纸,提笔欲写时,却因一时记不起我的大名而猛然顿住了,结果遭到父亲的训斥:“亏你小子还念这么多书,记性也太差了,叫——金翔!”“金——祥!”于是小侄子一边念叨着一边将我的名字写成了“金祥”。“写错了!写错了!……”小侄子说当时父亲望着他刚写下的名字大声喊着,紧接着,从他手里夺过笔,在纸上硬邦邦地写下“金翔”两个字,然后讷讷地告诉他:“我这一辈子我就认识这两个字!”小侄子说他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说,要知道,全村人都知道他老人家一字不识,包括他自己的名字呀!
⑦这就是父爱!除了父爱,便再无法解释这种奇异而真实的现象!那一刻,我那被对父亲的恨包裹着而变得无知、粗砺与麻木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双手捧着书信,朝着家乡,蓦然跪下——向父亲,向我那一生付出了大爱却得不到理解、更别说回报的父亲,忏悔,忏悔……
(选自2006年第1期《散文选刊》作者:金翔)
14.说说父亲和“我”对“金翔”这个名字,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2分)
15.阅读③④两段,说说“我”是怎样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情绪的。(4分)
16.“黯然神伤”的意思是,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词语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内心活动?(2分)
17.阅读⑤——⑦段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18.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我”要向父亲“忏悔”什么?(2分)
(二)阅读《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暗》,完成第19——22题。(共8分)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暗
①正当我们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又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10年减少2%~4%的速度递减。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变暗。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全球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希尔翻查以色列以往的阳光记录,发现半世纪以来该地区接收的阳光量下降22%,美国下跌10%,英国部分地区下跌约16%,在苏联有些地区高达30%。
③科学家认为,之所以出现地球变暗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反过来,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云对热量具有双重拦截作用,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其无法到达地球,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热量。
④在白天,云层对阳光的拦截会对地球产生“冷却效应”,让地球不至于过热;而在夜晚,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以及再度释出热量,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过低,让我们在夜晚也不会感觉太冷。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云层的高度和反射率也影响温度。
⑤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对“地球变暗”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迅猛增长,燃烧时生成的各种气体以及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粉尘和固体微粒。此外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了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而另外一些烟尘和化学物,例如硫酸盐的微粒会反射太阳光,从而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
⑥众多科学家在强调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恶果的同时,一些科学家却呼吁各国政府注意地球变暗的问题。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暗这一事实会掩饰全球变暖这一结果,而解决全球变暗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无法预料的影响。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预计到2030年气温会上升2℃,到2100年会上升10℃。
⑦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气温大幅度上升会让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热带雨林将会大幅度减少,而海平面也会有很大的升高。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但科学家也担心,全球变暗会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这种全球气候改变是造成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出现大干旱,夺去数万人生命的元凶。所以,各国科学家在注意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地球变暗的研究。
(摘自《科学与文化》)
19.文章中所说的“地球变暗”指的是什么?(1分)
20.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地球变暗”是怎样造成的。(不超过90个字)(3分)
21.地球变暗与地球变暖有哪些关系?(2分)
22.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2分)
【链接材料】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南京几乎很难看到通透的天空,即便阳光当头,没有雾气,头顶的天空也好似罩了一层毛玻璃,影响了光线的穿透。一位经常往返于美国和中国南京之间的科学家说,南京的天空处于强变暗的范围之中。根据光学厚度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南京天空的透光性下降了几公里,举个例子来说,过去,你在晴朗的天空下,可能能看见20公里以外的景象,而如今,即便是天气状况非常好的情况下,你能看到最远的距离可能只有15公里左右。
这段文字使你对“地球变暗”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阅读《汉字使用的“中庸之道”》,完成23——25题。(共6分)
汉字使用的“中庸之道”
①关于该不该恢复使用繁体字,眼下再度引起热议。有人同意,有人坚决反对。
②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每个汉字几乎就是历史信息的储存箱,它的结构及其笔画都蕴藏着大量的信息,能反映过去,能直观现在,也能预示未来。汉字形体保存了丰富的文化资料,汉字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绝好材料。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③不容否认,繁体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确给人们学习、书写、认读、记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化字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汉字难认、难读、难解、难查、难记等缺点,是符合人们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规律的。但是,汉字简化的弊端也同样不可小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减化”。汉字笔画的一简再简,古人造字的智慧,造字的理据,很大程度上已被掩盖遮蔽了,因此,简化汉字实际上就是在“减”化信息。比如“災”字,最初的意思是水灾和火灾。水来火将蒸发,火起水以灭之。这个字本身不仅表明水、火之灾是古代社会最牵动人心的自然灾害,而且还寄予了先人期望以“水”将“火”灭,“火”将“水”蒸发,有灾免灾,雨顺风调的良好愿望,表现出先人造字的智慧。可是简化字的“灾”字,却是“家”中起“火”,无“水”以灭。汉字的简化还出现了一些形义不适的现象,比如“親”字去掉了“见”字,“亲”人“见”不了面了;“愛”字有心,以心相“愛”,简化后“愛”已无“心”了。“會”字本义为会合,简化后,人云为“会”,“云”表示说,意为开会只说不做,或上“人”下“云”,只听上面人在说,成了一言堂;“協”本表示众人齐心协力,简化后成了一人出力,满头大汗,无法体现出协调、协作的意思。“歡”字简化后,变成“又”“欠”为“欢”,如何欢得起来呢?“聽”字用“耳”,简化后变成用“口”,如何听呢?更有甚者,心脏的“臓”简化成肮脏的“脏”,意为心变肮脏了等等,与造字本义相去甚远。
④我国几千年丰富的文化典籍靠汉字(绝大部分是繁体字)流传下来,汉字的功能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所说的:“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繁体字的简化一方面丢失了大量的文化信息,造成了汉字的“贫血”;另一方面,不认识繁体字还大大地限制了人们的阅读范围。虽然有些古籍已经较为成功地转化为简体字,但是,认识繁体字依然是阅读古籍的必要条件。除了阅读古籍方面的问题以外,欣赏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阅读古典园林、寺庙祠堂的楹联、匾额、碑刻,都是需要必要的文字常识来支持的。
⑤但汉字简化已近半个世纪之久,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已习惯用简体字进行交流,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一味地“复古”——恢复使用繁体字,是不符合实际的做法。我认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应该采取“用简识繁”这种调和折中的态度。所谓“用简”就是在印刷上、认读上、手写上用简;“识繁”是在有限范围内、有限阶段内认识繁体字。这样,既可以使读者更广泛的阅读,又能使以繁体字为载体的、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