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字音部分:
缘分(fèn) 宿(sù)命 坍圮(tān pǐ)
撅(juē) 捋(lǚ)着触须 窸窸(xī)窣窣(sū)
熨帖(yù tiē) 猝(cù)然 步履(lǚ)
隽(juàn)永 恪(kè)守 焦灼(zhuó)
兜(dōu)圈子 殡(bìn)仪馆 倾泻(xiè)
纳闷(nà mèn) 蓓(bèi)蕾 奢侈(shē chǐ)
虔(qián)诚 时髦(máo) 贫民窟(kū)
玩耍(shuǎ) 铿锵(kēng qiāng) 厄(è)运
佳肴(yáo) 老饕(tāo) 慰藉(jiè)
笨拙(zhuō) 蔷薇(qiáng wēi) 斑鸠(jiū)
潺潺(chán) 蛰(zhé)伏 隐遁(dùn)
跌宕(dàng) 攫(jué)住 炽(chì)烈
残骸(hái) 昊(hào)天
词语部分:
宿命:源自佛教用语,指前世的生命,它决定着今生的命运。现多指相信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的生死富贵等都由命运或天命预先决定,人无能为力。
浮夸:华美夸张。
亘古:整个古代。
坍圮:倒坍,毁坏。
熨帖:舒服、舒适。
隽永:意味深长。
恪守:严格遵守。
远足: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横陈:纵横杂乱地摆放。
老饕:贪食者。
慰藉:安慰。
蛰伏:(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2)借指蛰居。
跌宕:起伏变化。
昊天:广大无边的天。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声名狼藉:名声败坏到了极点。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蹑,放轻脚步。
明目张胆: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释,放下。
文本选萃:
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我们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点拨:(1)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是我们的生命品质。
(2)生命的品质在于坚持;
(3)“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点拨: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我们不必纠缠而自寻烦恼,安然立命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美国作家欧•亨利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肺炎,生命垂危,她固执地认为窗外凋零的藤叶就是她生命的昭示,当最后一片叶子凋落时,就是她生命终结的时刻。老画家贝尔曼冒雨画出终生追求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唤起了琼珊对生命的渴望。琼珊获救了,贝尔曼却因淋雨感染了肺炎而去世。贝尔曼的死换来了琼珊的生。
点拨:(1)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2)友情是难忘的歌;
(3)人性的光辉是杰作的必备元素。
写作借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白描手法。无论是对自己内心的表白,还是对世人的规劝,都是极平常的话语,如“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热切、坦诚和真挚的劝诫。
《我与地坛》
自传、自省、自述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中,坦诚地表现自己,通过讲述自己多年来的观察、感悟来讲述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式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老贝尔曼看似平凡,甚至有点讨厌,但文末却让我们看到他“冒雨画上最后一片叶子”所展现出的那颗火热的爱心。
幽默风趣的语言,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给人启迪。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等等。
《鸟啼》
运用拟人、象征手法,将鸟人格化,把自然当人看待。写作时将自然人格化,是人与自然建立生命对话的有效途径。
和平的祈祷
字音部分:
梗(gěng)概 邂逅(xiè hòu) 和睦(mù)
勋(xūn)章 狙(jū)击 瓦砾(lì)
送丧(sāng) 睫(jié)毛 雏(chú)儿
腮(sāi)帮 胳肢窝(wō) 窒闷(zhì mèn)
一撮(cuō)盐 唧唧喳喳(zhā) 脸颊(jiá)
吝啬(lìn sè) 搪(táng)瓷 凝眸(móu)
甲胄(zhòu) 瘦削(xuē) 惟妙惟肖(xiāo)
颠簸(diān bǒ) 啐(cuì)掉 疲惫(bèi)
吞噬(shì) 倒坍(tān) 诅(zǔ)咒
果酱(jiàng) 襁褓(qiǎng bǎo) 胡子茬(chá)
愕(è)然 油腻(nì) 喃喃(nán)
藏匿(nì) 无辜(gū) 国籍(jí)
窒(zhì)息 呆滞(zhì) 徘徊(pái huái)
霎(shà)时间 肆虐(nüè) 挨(ái)饿
蜕(tuì)变 匮(kuì)乏 荒谬(miù)
雷霆(tíng) 执著(zhuó) 溃(kuì)逃
词语部分:
邂逅:偶然遇见。
啐掉:用力从嘴里吐掉。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冥冥:(1)昏暗,渺茫。(2)愚昧无知。
唧唧喳喳: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
目光炯炯:两眼明亮有神。炯炯,明亮的样子。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惊骇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芸芸众生:佛家语,指一切生灵。后多指世上大群无知无识的人。芸芸,众多。
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文本选萃: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结束后留下的创伤。主人公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被俘,在遭受虐待和折磨之后,他机智地逃出战俘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他才发觉亲手建起的家园已经成为废墟,而唯一的希望——儿子,也牺牲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点拨:(1)战争是摧残人类的杀手。
(2)战争留下的不仅仅是废墟。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当得知自己唯一的希望——儿子,在战争结束的最后一天牺牲的消息后,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领养了孤儿凡尼亚,开始了他另外意义上的人生。
点拨:(1)命运由自己主宰;
(2)不屈不挠的意志可以直面一切苦难。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一名德国伤兵的所见所闻所想,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惨无人道、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透过这一切,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
点拨:(1)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固本大计;
(2)战争摧毁的不仅是人的肉体,更是精神。
《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安妮13岁到15岁的心路历程。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她经历着战争的种种罪恶,表达出人类对自由、和平的无限向往和渴望。
点拨:(1)珍惜和平岁月;
(2)形体可以没有自由,但思想永远是自由的。
写作借鉴: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言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文中的抒情议论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情节波澜起伏。如主人公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等等,突出表现了人物命运的不幸。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构思巧妙,视角独特。原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学生永远失去了双手……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作者很善于用内心独白和回忆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不是回到了母校?自己到底伤在何处?自始至终描写“我”的内心活动,用无尽的痛苦和困惑感染读者。
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把人物放在特殊的环境中表现:学校和伤兵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安妮日记》
用日记形式真实记录社会历史,同时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
历史的回声
字音部分:
赂(lù) 矗(chù) 妃嫔媵嫱(fēi pín yìng qiáng )
剽(piāo)掠 逦迤(lǐ yǐ) 锱铢(zī zhū)
直栏横槛(jiàn) 舞榭(xiè)歌台 骠骑(piàn qí)
密密簇簇(cù) 舷(xián)梯 勋绶(shòu)
桅(wéi)杆 翘(qiáo)首 猎猎(liè)声
湔(jiān)雪 凛冽(lǐn liè) 归咎(jiù)
词语部分: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形容极为微小。
翘首:抬起头来望。
猎猎:象声词,形容风声及旗帜等被风吹动的声音。
湔雪:洗雪。
如弃草芥: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芥,小草。
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
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不可一世: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一世,一时。
天网恢恢: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法网。恢恢,广大的样子。
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昭彰,明显。
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毫无愧色。问心,问问自己。
文本选萃: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
点拨:(1)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
(2)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
(3)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
点拨:(1)善始还要善终;
(2)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点拨:(1)不爱惜民力,就是自掘坟墓;
(2)水(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期间,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跪赎罪,这一举动赢得了世人的赞美,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也曾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
点拨:(1)历史的真相无可遮掩;
(2)真诚才能赢得理解和宽容;
(3)瞬间的举动可成为永恒的丰碑。
写作借鉴:
《六国论》
巧妙使用多种论证手法(对比、举例、假设、类比推理等)。如:对比指出秦受赂所得比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比战败所失也要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巨大;以齐、赵、燕三国的事实为例,深化并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假设六国联合,“并力西向”就不至于灭亡,突出表明六国灭亡教训沉重;直接将北宋与六国放在一起作类比,推想“苟以天下之大……”,把尖锐的话说得相当委婉。
《阿房宫赋》
(1)对比修辞,前半部分是想像中的阿房宫,铺陈夸张写建筑的雄伟壮丽,是“扬”,后半部分总结历史教训,说秦王朝的灭亡,是“抑”,一扬一抑,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2)文体属于辞赋,作者善于使用排比,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市人之言语”,连用了六个巧妙的比喻,句句蝉联,句句夸张,环环紧扣,表现出自然雄浑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运用衬托的手法。如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以“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反衬“雄姿英发”的周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如写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仅用了“元嘉草草”3句14个字。
《落日》
(1)点面结合。在材料的组合方面,既注意到面上,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点;既抓住了中心,又能网罗有助于表现中心、饶有风趣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线索的选择和把握。如作者叙事时既设置了外在线索“简单、庄严、肃穆的氛围”,又设置了内在线索“永志不忘的心理印象”,再连同一般叙事作品常用的时间线索,组合在一起,使作品内容丰满,容量大,而又不流于芜杂。
(2)注重细节的捕捉和刻画,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体现。如:重光葵、梅津美治郎签字时的情景,每一步骤都作一停顿,从动作中逐层揭示人物心态。“挣扎上前”“斜身入椅”“除手套”都写出日本人表面的故作镇静和内心的沉重。
慢慢走,欣赏啊
字音部分:
蓊蓊(wěng)郁郁 踱(duó)着 袅娜(niǎo nuó)
脉脉(mò) 倩(qiàn)影 惊蛰(zhé)
料峭(qiào) 孺(rú)慕 仓颉(jié)
滂沱(pāng tuó) 蠢蠢而蠕(rú) 氤氲(yīn yūn)
岑(cén)寂 晌(shǎng)午 米芾(fú)
忐忑(tǎn tè) 寒濑(lài) 舐(shì)
擎(qíng)天 麂(jǐ)皮 演绎(yì)
跳蚤(zǎo) 鳏(guān) 机杼(zhù)
粜(tiào)米 瞑(míng)目 唯唯(wěi)
监(jiàn)生 镯(zhuó)子 烟霭(ǎi)
朱拓(tà) 悚(sǒng)然 俨(yǎn)然
醉醺醺(xūn) 荸荠(bí qí) 门槛(kǎn)
草窠(kē) 讪讪(shàn) 唾(tuò)弃
蹙(cù)缩 炮烙(páo luò) 窈(yǎo)陷
惴惴(zhuì) 歆(xīn)享 牲醴(lǐ)
接壤(rǎng) 秩(zhì)序 泅(qiú)水
牛犊(dú) 蚱蜢(zhà měng) 抿(mǐn)嘴
嘱咐(zhǔ fù) 悖(bèi)时 喧阗(tián)
喽啰(lóu luó) 拮据(jié jū) 怏怏(yàng )
气吁吁(xū) 歇憩(qì) 唢呐(suǒ nà)
堡(bǔ)子 荫庇(yìn bì) 阜(fù)盛
敕(chì)造 嬷嬷(mō mo) 丫鬟(huán)
姊(zǐ)妹 厢庑(wǔ) 盥(guàn)
韶(sháo)光 两靥(yè)
词语部分: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氤氲: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岑寂:寂静。
寒濑:寒冷而湍急的水。
鳏夫: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唯唯:表示听从,相当于说“是是”一类的答语。
寒暄:问寒问暖。指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暖。
俨然:(1)形容庄严;(2)形容整齐;(3)形容很像。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怔怔:形容发楞的样子。
蹙缩:皱缩。
窈陷:深陷。窈,幽深。
牲醴:祭祀用的肉类和甜酒。醴,甜酒。
泅水:游泳。
悖时:背时,倒霉。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流苏:装在车马、帐幕、楼台等上的穗状装饰物。
堡子: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泛指村庄。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小厮:年少的男性仆人。
放诞:放纵,不守规范。
韶光:(1)美丽的春光。(2)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纨绔:富贵人家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更,经历。
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百思不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天作之合:上天撮合的婚姻。形容极其美满配对的婚姻。
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聊赖,依赖。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近乎荒诞的言谈。
膏粱子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肥肉精米。
文本选萃: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串成。(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节选)》
点拨:(1)岁月磨人;
(2)自然是惹起情思的媒介;
(3)失去(无法回到)家园的人,心灵往往最脆弱。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因编写《太祖实录》触犯当局,被贬黄州,他破开如椽的大竹为瓦,修建了一座竹楼,并写下了表达恬淡自然、随遇而安情怀的《黄冈竹楼记》。
点拨:(1)沉沦不是消解苦痛的唯一途径;
(2)豁达超然才能处世不惊;
(3)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寄托。
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是个“有趣”的人,上课不脱呢帽,请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林国达提怪问题,演讲时捏跳蚤玩,和斗鸡同桌进食,跟小朋友比水果大小……
点拨:(1)人要有个性;
(2)率真、自然是最好的品格;
(3)因为真实所以难忘(敬重);
(4)真挚的情感来自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
曹雪芹出生富贵之家,雍正年间,家产被朝廷抄没,举家北迁。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山村,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
点拨:(1)贫困是一笔财富;
(2)逆境出人才;
(3)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丰富的阅历。
写作借鉴:
《荷塘月色》
使用通感、博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不仅描写形象,而且十分传神。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用通感写出月色淡淡,朦胧苍茫,和作者自己的心境相吻合;“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写出荷花的晶莹洁白、繁盛袅娜、忽明忽暗的特点;用对比写“朗照”与“淡月”、“酣眠”与“小睡”,指出美是有多种形态的。
使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写景手法,且语言精当。如:写月光静静地泻在荷叶上的景色,连用“泻”“浮”“洗”“笼”等动词,静态动写,勾勒出非常迷人的梦一般的幻景;用朦胧的梦幻般的美,表达作者此时“淡淡的苦闷与哀愁”。
《亡人逸事》
抒发情感从真实的生活细节回忆着笔,作者精心选择了亡妻一生中四个重要的横断面——“缘定、初识、持家、临别”,由序号自然分成四个部分,融写人记事抒情于一炉,朴实的笔调中饱含对亡妻的深情。
《祝福》
精彩细节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如“两次微笑、三写眼睛、四场飞雪、五处写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倒叙手法。以祥林嫂的“半生事迹”为纵线展开情节,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遭遇。
《边城》
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如翠翠和傩送的对话、最后翠翠的望云遐想,无不逼真细腻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给人以诗意的回味。
《林黛玉进贾府》
构思巧妙。全文以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写贾府的环境和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一大群人物,使环境描写和人物交错起来,笔势有变化,情节有波澜。
描写有详有略,有虚有实。如写环境,着重写荣国府,略写宁国府;写人物,着重写王熙凤、贾宝玉,略写迎春探春惜春、贾母等;实写王夫人邢夫人,虚写贾政、贾赦。
人物出场方式多样。
自测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暴秦之欲无厌。
2、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参考答案:
1、 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倘若。)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同“毋”,不要。)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
4、后秦击赵者再。
5、刺客不行。
6、可谓智力孤危。
7、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2、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考答案:
1、 其实百倍。(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至于: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义——(1)表示达到某种程度;(2)表示另提一事。)
4、后秦击赵者再。(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5、刺客不行。(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
6、可谓智力孤危。(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7、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一种叙事体裁。)
9、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1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古义——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12、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经营: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筹划管理,计划、组织。
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出类拔萃的人。
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译文: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文:不拿土地贿赂给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土地给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土地给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土地给秦国。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译文: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它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
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唉!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6、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看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对待它们(这些珍宝),也不怎么爱惜。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秦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秦人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代的人来哀叹他们(秦以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