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

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

《不朽的失眠》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它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一篇小说,作者虚构了唐朝诗人张继科举考试落第后在孤灯、渔火、失眠之夜,写出了千古流传的诗篇——《枫桥夜泊》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一时的人生得意并不是真的幸福和快乐,而艺术的永恒,才是“不朽”的,值得人们为之追求。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生动的描写是学习的重点。“重点”适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难点”宜由老师设置思考题,启发点拨,与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结合解决,因此,讲解的重点就放在突破难点上。我把这篇文章的难点确立为:

①作者虚构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

②文题中“不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三、说讲解

针对本文的难点,我是这样讲解的:

“①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是:或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或表达‘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验;或写给考试失败的学生,希望他们扬起风帆,让生命重新振作起来。”

“②‘不朽’的原意,是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文中张继因落榜失眠而写就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因此作者用‘不朽’来修饰‘失眠’。用意是说明人生在世,如果只是浪得虚名,终归要被人遗忘。张继虽然也曾向往过功名,但在失意后却不颓废,仍有信仰和追求,虽然他也知道落榜并非他无才无能,他是伯乐眼中的漏网之‘马’,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他渴求辛苦地工作,他希望生命灿烂华美。时间再一次证明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有才能的人是可以不朽的。”

四、说讲解的理由

我这样讲解的理由是:

①从教材特点来说

这篇小说在写法上与前四篇有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的心理刻划和景物描写相结合,而且语言也很特别,追求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就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把上述两点列为难点,实际上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文章的内涵,突破了这两点,学这篇文章才有收获。

②从讲解的时机来说

第一个难点可以安排在学生充分地理解本文丰富的想像和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后,我补充介绍:“这篇小说,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四句诗为背景,据史料记载,张继并无落榜之事。”这时学生肯定会问:“张晓风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篇文章呢?”也就是说这个难点问题是在老师设置前提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出来的,即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此时的讲解就是释疑。

第二个难点可以在充分讨论本文内容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提出来:因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已有了了解,他能够结合课文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是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的。在这基础上,老师再把“不朽”的深刻含义诠释给学生们听,大家的认识就会加深。

③从学情上说

以上两点讲解,并不是我一把难点摆出来,就自问自答,而是有一个铺排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所给的“张继并无落榜之事”的前提可以说是很具体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个反差:既然张继无落榜之事,那么作者为何要虚构这篇文章呢?接着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学生们的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再提醒学生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有没有新的启示,这时的讨论倾向就会有所集中,渐渐体会到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也就是说学生经过阅读、思索、讨论后,认识由模糊到清晰,但学生的表述有可能会不完整或不深入,这时老师的讲解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学生的认识就会更为明确。

五、说讲解的效果

针对难点,补充介绍有关资料、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明确问题的看法,这都是讲解的组成部分,只要把握好这两个难点,学生就能真正走入作者的心中,去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查看更多
【《不朽的失眠》讲解专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0907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