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四]

教案设计

年轻的生命的消失总令人叹息,90年前的那一缕横飞的碧血是否值得珍藏,90年前的一抹黄昏的残阳是否还在滴血,90年前的那一封肝肠寸断《与妻书》是否能上畅销书排行榜。呜呼,黄花依旧飘香,灵魂梦在何方?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四]

师:金庸先生有部小说,叫《碧血剑》,书名有特殊的含义。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碧血剑》的“碧血”便是指含冤忠臣之血,《碧血剑》说的就是一个有关国恨家仇的故事。生:是说袁崇焕的千古奇冤。主人公袁承志乃袁崇焕之子,是忠臣血脉的直接延续,虽主要讲的是袁承志,但和忠烈“碧血”有很深关系。

师:说到碧血,有一则有名的典故。出示投影《庄子》:“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碧玉,坚贞、刚烈,碧血和黄花并举。什么是黄花?

生:是菊花

师: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满地黄花堆积,就是菊花,菊花有什么特点?

生:不怕寒冷,高洁。

生:香气浓郁,黄巢有首菊花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师: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不可抑制的反叛、愤怒、传达了重整天下、凌驾万物的雄心壮志

今天我们走进黄花堆积的黄花岗,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土丘正因为有90年前那一次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的壮举而变的不普通,尤其是那一股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后来人,让我们永远铭刻着一段光辉岁月。大声的朗读标题两边,说说标题中的说明号

师:《黄花岗烈士事略》是谁写的?

生;是孙中山

师:是孙中山吗?

生:不是,是邹君。

师:姓邹名君?(生思考朗读第三段第一句话)

生:不是,是邹海滨。

师:对,邹海滨是国民党的元老,他的原名叫邹鲁,序是一种文体,

师:序一般写在文章的前面,谁写序?

生:是孙中山。

师:大家猜猜邹鲁所编的是怎样一本书?

生:估计是一本介绍烈士生平的或者成长经历的,也包括一些故事。

师:你认为孙中山写序适合吗?

生:他是最适合的人选,是国民党的领袖,又是当时起义的领导人,他的感触是最深的。也是最真实的。

师:这篇序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讨论)

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读兹编者勖。

师: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

生:一是哀痛,为死去的战友而哀痛,二是鼓励国人,勖就是鼓励。

师:注意里面包含的特殊句式(有一定难度)

生:倒装句。

生:是定语后置句,是读这篇文章的国人,

师:比如在蔺相如列传中说求人可报使秦者也是同理。人生是有许多的珍贵的记忆的,宋朝的文天祥在经历九死一生后曾感慨,痛定思痛,

生:痛何如哉

师:从全文来看,中山先生的痛具体体现在哪里?(生讨论)

生:我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师:这里的矣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生:沉痛。往事不堪回首。牺牲的多是年轻的同志,并且好些都是华侨,

生:有很多人是富贵子弟,家庭条件不错。但为革命全都抛弃了。

师:还有痛惜的?

生:以坚毅的精神,与民贼相博,多次失败,其实写出自己的奋斗经历,

生:中山先生为民主,奋斗一生,也写出了自己奋斗的艰难,是屡败屡战。令人敬佩。

师:好,第一节以抒情为主,第一节中除了痛悼牺牲惨重之外,也极力讴歌了这次战斗的意义。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用夸张的手法,还有对偶,拟人写出了战斗的非凡的意义。惊天地,泣鬼神。

生:所以武昌起义成功了,这次战斗可以和武昌起义相提并论。

师:这次战斗的规模其实不大,作者这样的论断是否过分?

生:因为这是一个导火索,当时请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中国是个火药桶,只要有人点燃第一把火,就会有第二把火,第三把火,

师: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正如伟人毛泽东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师:这样的评价是名副其实的,是对烈士的高度的赞扬。我们理应为烈士讴歌,比如建造纪念碑,纪念堂,让后人敬仰。但事实是这样吗?(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完全不是这样。最大的牺牲没有得到相应的表彰,

师:相反有的只是痛惜。品读第二自然段主中的痛惜情感,最有情感的的一句是

生:滋可痛已

师:滋是——

师:更加

师:那有哪些痛,其中哪一项最痛?(此问切中要害,引发思考)

生:没有坟墓建造,并且拖延时间长,很痛惜。

师:如果老师去掉这样一些词,犹,始。始可以吗?效果是否一样。?

生;黄花岗上一掊土,有湮没于荒草间,犹就是还的意思,按理是不能出现这样的现象,陪伴烈士的是荒草,写出了死后的凄凉和无人问津。

生:一掊土,多么的渺小,和烈士的伟大的功绩很不协调,痛心啊。

生:拖延七年,墓碑才开始修建修建,有作者深深的歉意。

师:这一切的根源是

生:变乱纷呈,

师:当时的中国是大动乱,就像鲁迅所说,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伤痛。

还有事实造成的遗憾吗?,

生:材料短缺,没有东西流传下来。

生:有些是纪录不详细的,有姓名而没有事迹窗下来,更有姓名都没有,

师:这一节一叙述为主,中山先生插入了一个历史典故,怎样的典故?秦末,齐王田横兵败率领五百兵士一个岛上栖居。刘邦称帝后,召见田横,田横辞别海岛,行于途,因不愿臣服刘邦而自刎,岛上500名兵士闻讯后悉数挥刀殉节。

师:田横是位英雄,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是落在田横还是五百壮士?

生:五百壮士,用五百人和黄花岗烈士做类比,他们都是无名英雄,

师:所以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这样更值得通心的是——

生:烈士没有姓名留下来。

师:是无名烈士,老师想起了悲壮的《集结号》,(出示影片的资料)在惨烈的战斗后,当年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曾想得到以后,那块墓碑上竟然连名字也没有。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那一个个的无名墓碑,也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排长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是吃起来狼吞虎咽像个饿死鬼的排长。是为了给找连长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士兵……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对于今天作为回顾者的我们,我们看到了这种无奈背后透着悲凉。黄花岗的英魂也是如此。

师:由于变乱的社会环境和烈士材料的短缺,造成了烈士死后的悲凉。,还有痛的体现吗?

生:当时自己的民主政治没有成功,国内形势混论黑暗,

师:时代背景是

生:中山先生在桂林率领军队,准备北伐,贼氛方炽,是说敌人气焰嚣张,

生:这里的贼指的是北洋军阀,前面的贼就是满清政府,

生:社会动荡不安,视请季有加。比清政府还厉害,还要黑暗。

师: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生:自己的三民主义的得不到实施,名存实亡,这样特的责任就大了。

师;中山先生有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

师:同志仍需努力,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不获实行,革命任重道远。

所以除了痛心之外,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其实就是一个字——

生:勖

师: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他是怎样提出自己的勖的?

生: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师:光大之的之指代什么?光大是特殊的用法。

生:就是先烈的牺牲精神,是使动用法。

生: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进,否则就是后死的人的羞耻。

师:这样看来,本序的目的更加鲜明,本文与其说是一篇序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土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作者用叙述,抒情、议论的巧妙结合,热情赞颂了烈土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辛亥广州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对当时反动逆流泛滥的现象表示了深切的忧愤,激励国人“继述、光大’先烈遗志,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

查看更多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0763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