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该是怎样的?面对着一个个应接不暇而激荡人心的新理论,一堂堂扑面而来的精致唯美的样板课,自己却迷糊了。语文课堂要重视“双基”,可现在一谈“训练”如犯大忌,但未经训练“双基”难实。语文课堂要重视人文,学生身在人文浓浓的课堂中,被感动着、熏陶着、陶醉着,但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靠“熏陶”出来的吗?
语文课堂究竟应是怎样的?一次次的追问,增多的是困惑。追问越多,越觉得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费思量。语文课堂啊,真的好想“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能真切地看清你的脸”。
看来,语文课堂还是得寻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的支点在于师生智慧的生成。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课堂既要超越知识和技能的藩篱,又要突破以“人文”代替语文的重围,走向智慧,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必须紧扣学科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感悟,发现创造的过程。这过程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是生命形态的多彩绽放,是生成人的智慧的学习过程。语文,本身就是智慧的结晶,智慧的化身;语文的学习更应是智慧的行为,是智慧的结果。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实现智慧的生成。
追求生成智慧的学习,建设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这是我对心中的语文课堂的诗意畅想。
一、拾起童心,让老师磁力充足——生成课堂智慧的前提
有件生活小事令我感触颇深。一次旅游,我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苏州园林,景点里的人摩肩接踵,儿子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要我抱。我蹲下身去,才意外地发现:原来在儿子的视野见到的除了人之外还是人,根本见不到“美丽的风景”。我一把把儿子抱起,让他骑在我的肩脖上。儿子大呼“好看”。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在讲台上高高站着的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一味地讲授时,可曾想过“蹲下来拾起童心”?站在和学生一样的高度去思考他们的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感受他们的感受,快乐他们的快乐,帮助学生走进自己的语文世界,走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登攀,站到教师的肩上,观赏“美丽的风景”,让课堂由老师“一厢情愿”地苦心经营,变成师生“两情相悦”的动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