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话“出门”》

教学分析

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近年来由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而引发的各种安全官司屡见不鲜,因此,许多教师虽然有许多创新的念头,但一想到活动中的“万一”,也只能望洋兴叹,不敢付诸行动。尤其是春游、秋游季节,有的学校干脆放假,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游玩,但家长哪有时间呢?其实,就学生而言,都愿意冲出课堂和课本的束缚,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能够更加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可是安全问题这个“瓶颈”,捆绑了我们的手脚。鱼与熊掌如何兼得,确实值得思考。在此,谨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话题作一个肤浅的探讨,以引发更多的关注与见解。

《一言难尽话“出门”》

一、教师,对学生“出门”多一份责任与热情

对教师来说,带着自己的学生走出校门,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去看、去听,去参与去体验,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出台,更加强调让学生走出校门,这也可以算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突破封闭的校园,狭隘的课堂的一条重要的手段。

带着学生走出校门,到外面宽广的天地去开阔眼界,包括多方面的,既有到博物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也有到风景名胜、儿童乐园去游玩,也有到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的考察访问,还有到社区去搞一些调查、研究及公益性劳动等,可以说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都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可以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生存能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这些有益的活动,又是对学科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是教师积极参与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表现。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是不够的,让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为他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实现对其学习的补充与应用,便于全面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素养,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我们作为教师,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应该懂得这一点,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可能地多创造机会,多组织发动这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尽管从事这些活动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这不能够成为我们一年四季将学生困在方寸大小的校园与教室里,甚至于让他们像小羊羔一样不敢越出樊篱半步的理由。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事前做好周密的准备与安排,对学生进行足够的教育,并与有关的部门做好妥善的协调与交涉,尽可能使这些活动的开展获得圆满成功。

二、学生,对走出校门多一份谨慎与自律

对于每一个学生说,他们都十分乐意走出校门,去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接触新鲜的事物,而不是整天地被关在教室里。然而这些渴望自由的孩子们,当他们离开校门之后,却会变得异常活跃,甚至于不听教师的安排,不服从纪律的约束,擅自乱跑,脱离了班集体,或者在活动中不遵守安全规则,随心所欲地做,结果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伤害,既给自己带来了损伤,又给教师、学校增添了麻烦,本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变得不欢而散,结果弄得学校教师一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就格外紧张,如临大敌,小心翼翼,生怕有个意外。而现在不少地方学校的班额大、人数多,尽管教师一再注意,也难保某些调皮的学生不出差错,诸如此类,即使不闹个意外人身伤害、残废,就算是哪个学生一时半会跑到某个角落去玩忘记了,也会害得教师六神无主、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像这样的事不管是在哪所学样只要出现一起,领导教师便会心存余悸,要么取消此类活动,要么放假干脆让学生在家玩或让家长领着去玩,无形中将安全的包袱踢给了家庭,这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

所以,在走出校门这个问题上,学生自身的表现,和对活动的态度,是决定能否被除允许走出校门的关键因素。

三、家长,对学生走出校门多一份支持与宽容

可以说,对于学生能否走出样校门,社会的反响也是很大的,犹其是家长。目前,很多家长都普遍认为,学生一旦交给了学校,一切问题都应该让学校来管理,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应该由学校来负全责,而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由于组织不当,监管不力,教师疏漏而导致的祸端,也有许多由于学生自身不听话而酿成的悲剧。当家长的应该对问题分清责任,主动承担家庭的那一部分责任。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此类的事故中,家长们往往会不分清红皂白地将责任归咎于学校,打官司,或到学校大吵大闹,要求赔偿。即使他们清楚,出现事故的原因是在于自己的孩子,也往往会觉得 ,孩子的年龄小,没有自我约束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学校没有教育到位,监护周全。而此类管司,十有八九会胜诉,学样毕竟是个教育人的地方,培养的对象不是成人。

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在此类事件的解决中也会倾向于学生和家长这一方面,学校怎么做都难逃其咎,从舆论和人们的习惯认识也是对学校的要求过于苛刻。

值得庆幸的是,这两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责任处理办法,对于学生的安全事故的处理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界定,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解决校内外发生的各种事件,让学校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证,也让家长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们,监管孩子中应尽的义务,使他们明白,将孩子们送入学校并不就是丢进了保险箱,可以撒手不管了,无论他们在哪里,自己都应该负起由于自己家教不力引发事故的责任。从而实现了家校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可见,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仅是个行为问题,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问题,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需要突破的既有外在的围墙,还有心灵和思想上的羁绊。这需要各个有关方面配合、理解才行。

查看更多
【《一言难尽话“出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05156/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