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乐府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注释】:
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1 “依依”二句:是说青青的杨柳枝相偎相依,勾引来春风吹拂,摇曳起舞,婀娜多姿,显出无限风情。 “依依”,相偎相依,依依不舍。 “袅袅”,经风摇曳的样子。
2“白雪”二句:是说像白雪一样的柳絮,随风在空中飘舞,然后落下沿着地面飞滚;绿嫩的柳条弱不禁风,轻得似乎站不住一只黄莺。 “白雪花繁”,指柳絮。 “扑地”,满地。唐时人口语。
【翻译】
柳丝袅娜,一片青色,以致春光照在她身上便似有无限的柔情。白雪一样的花多得像被子一样扑在地上,而柳条软弱无力,竟连莺想在上面停歇都承受不了。
【赏析】:
此诗极写杨柳之绰约风姿,细细品味,犹觉次句“勾引”二字之妙。想那柳条必定是细的、长的、轻的、柔的,若是粗的、短的、重的、刚的,纵使春风柔情万种,料也是勾他不动。想那春风必定是温的、和的、酥的、润的,若是冷的、烈的、干的、涩的,料必只作摧折之势,而不成勾引之态。白居易一个“勾引”,便把杨柳之细之长之轻之柔,与春风之温之和之酥之润写尽,不得不令人叹服。
“勾引春风无限情”句实在教人惊煞、喜煞、怜煞、爱煞,于是情不自禁,脱化而成《眼儿媚》小令一首:
眉眼谁偷杏花红?无语笑东风。柳条勾引,春情无限,燕子呢哝。郎君若解春情意,折个与君同。相思已在,杏花枝上,杨柳阴中。
“勾引”二字用之于人,也是含蓄的,委婉的,风流的,蕴藉的。比方说,我勾引你去植物园赏花,必是和颜悦色,用了含笑的眼神、温柔的言语与轻盈的体态;若是一本正经,一脸严肃,肢体语言僵硬,那就不是勾引,而是命令或者强迫了。
赏析二:
柳,是泄露春天信息的使者,复苏蛰眼生命的物候。它,风姿绰约,婀娜含情,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少名流志士和墨客骚人因与柳树“心有灵犀”,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赞美它有诗的风韵,舞的倩影,刚的禀赋。白乐天,这位唐代诗词大家,在《杨柳枝》诗中云:“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羽不胜莺。”均把柳树枝的长、轻、软的风姿,在春风里翩翩起舞,染得春色浓如酒的诱人景象描绘得真切动人。
【阅读训练】
一、
(1)第一、二两句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杨柳的?请进行简要分析。
(2)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
(1)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一、
(1)首句写杨柳之形,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次句写杨柳的颜色和质感。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2)对比:一、二两句写柳之繁茂、柔嫩多姿与后两句中杨柳的荒凉处境、孤独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
托物言志:借杨柳抒发了对永丰柳的惋惜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二、
(1)叠词(1分)。好处: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1分),写出了柳条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点。(2分)
(2)诗中第三句描绘了柳絮洁白轻盈,洒满大地的景象(2分),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杨柳的怜爱(喜爱)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