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教案设计

韩军,1962年生,“新语文教育”代表人,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首都师大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学术委员,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曾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反对伪圣化》、《新语文教育论纲》、《文就是道》论文,著有《韩军和新语文教育》。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

记:您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对书有了感情,强烈地喜欢上读书的?有具体的印象吗?

韩: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沁人的油墨香。朦胧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发新课本,记不清是语文还是数学,也许两本书一块发。书发到我课桌上的时候,新课本像一块挺括的、整整齐齐的薄木板,每张纸都紧紧并合在一起,还从没有任何人——印刷工人、老师一一打开过。我迫不及待伸出小手,掀开纸页,顿时,一股沁人的油墨的芳香,扑鼻而来。我情不自禁,把书扣在脸上,尽情吸吮。

那天放学,书没有放进书包里,而是紧贴在胸口,抱着,一路蹦蹦跳跳,雀跃回家。一会儿把书举起来,向所有人炫耀;一会儿又扣在脸上,吸吮油墨香;一会儿又怕被人抢走似地,裹在胸前。

我是在农村姥姥家上小学的。姥姥家住在下坡,而学校在上坡。多少年过去了,那段情景在我的大脑里凝固成了一个永恒的“镜头”:从上坡往下坡回家,我手中高高擎着新课本,向坡下的人炫耀。那一刻,我,还有我的伙伴们,仿佛是天地间最幸福的人。

我肯定不是从小学才拥有书、才读到书的。但,新课本的挺括以及油墨香气,成为一名学生的“志得意满”,却是记忆恒久的。

回到家,裁旧报纸或牛皮纸,给书“包书皮”,并在书皮上端端正正地写书名和自己的名字。开始大人帮忙,后来,我的“包书皮”的技艺越来越纯熟。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特别好的书,我仍喜欢给它“穿上衣服”。

记:您最初喜欢上的书是什么?它给您当初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韩:最初,我喜欢的书太多,说不上哪本最喜欢。我拥有大量的连环画,我是伙伴中拥有连环画最多的人,我还有很多的所谓文学作品,如《高玉宝》、《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激战无名川》,还有不少样板戏剧本等。

这些书,使我成为一个喜欢文字并愿意用文字来表达的人,我的作文一直在同学中名列前茅,被当作范文。

那时,是真“文采风流”被赶尽杀绝,而伪“文采风流”遍地横流的年代。在少年“语言敏感期”,我没有读到至纯、至美、至雅、至善的文字,是我终身的遗憾,也是我至今对几十年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保持高度警惕、深入反省的原因。

记:您认为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主要经历了哪些书?能谈谈它们是怎样锲入您的心灵成长历程的吗?

韩:少年时伴我成长的,是一些极左宣教的书,我读过、背过,不必一一列举书名。那种书的话语模式、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几十年,也影响了中国语文教育几十年。

香港中文大学的《二十一世纪》及北京的《读书》杂志。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它们一直陪我走过青春的岁月。前者仍是我至今的最爱。

《鲁迅文集》。鲁迅的深刻,令我长久叹服。鲁迅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还有比我更年长的几代人,我恐怕一生都难以摆脱鲁迅的影响。我不知这是有幸还是不幸。鲁迅的书,今天在我的心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耻辱者手记》。一本在我青春即将结束时让我猛醒的书,一本让我暗夜中无法入睡的书。

记:您现在已经是一位盛誉全国的名师了,还是搞语文教学研究的,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想法,您现在怎样看待您当年读的那些书?

韩:无论如何,我都感谢那些让我“识字”的书。但,我十分反感我少年时期书中那种宣扬“斗争”、“打倒”、“踩烂”、“绝不宽恕”、“踏上一万只脚,使其永世不得翻身”的所谓“书”。“字”与“书”本来不应该宣扬那些意思。

对于处于精神成长期的孩子,认得了基本的“字”之后,并非“来者不拒”、“开卷有益”!

当有的书谎话连篇,有的书宣扬暴力,有的书粉饰世界,有的书盗掘、捕获儿童乃至成人的心灵的时候,只能是“开卷有害”。孩子精神上“嗷嗷待哺”时,断不可以“狼奶”代替“人奶”。“狼奶”喂养大的孩子,可能会有太多的“狼性”。“狼奶”替代“人奶”,相当于“饮鸩止渴”。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酿制“甘醴”壮化身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说“语文教育本质上就是精神教育。”

记:如果重返青少年时代,您会怎样规划?您最可能选择哪些书?

韩:第一,我要用母语背诵三五百首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的中国古诗,用外语原文背诵几百首(篇)西方名诗和精粹名言。它奠定我的精神,也同时奠定我基本文字底色。

第二,我要找一本《公民读本》那样的书,如不少著名学者所主张编写的。书主要介绍平等、博爱、自由、宽容等理念,涤荡我今生几十年来心灵中的“污泥浊水”。

第三,纯属个人之见,不足为训:我要读一本宗教读物。宗教可以使人对世界、对大自然、对宇宙,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当今,某些方面和某些人“天地之间唯‘我’独尊”,“‘我欲’和‘物欲’横流”,“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大概就因为缺少了宗教。多少年来,一些人把“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读成了“唯我论者无所畏惧”,以致他们“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信仰之堤”彻底崩塌,“无所畏惧”成了“无所信仰(除‘我’之外)”。失去“敬畏之心”,人和世界将变得极其可怕。

第四,深入研习一门自然科学专业,比如生物学或者物理学,最好达到本科或硕士水平。自然科学,使人保持一种理性与求真的思维习惯。拥有“诗性”的同时,拥有“理性”。

第五,读通历史与地理。“史”让人懂得“我之所来”和“所去”,“地”让人懂得“天高地厚”。世界是一列“火车”,每人都是匆匆“乘客”,你手捧“史地”,你便知道“车”行到何时何处,便拥有了清醒的“时空感”。

第六,每天都读点童话、幽默故事和漫画。童话,使人永生都有幻想与纯真;善于幻想的人,世界对于他,就不是一重的而是多重的,不是灰色的而是烂漫的。纯真的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健康、最不可战胜的人。幽默故事和漫画,使人不迂阔,不执拗,使人永远包容、机智、达观、从容、乐天,甚至,使人对世界与人生的“荒诞”,永远带有一种本能的“预期”。

查看更多
【成人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人奶”培养人性,而不是用“狼奶”培养狼性】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0372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