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自己童年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从中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以上就是这篇课文的主旨。
为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多角度理解课文,我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上,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笔,要求是:“假如你是下面的人物,仍然用第一人称,你怎样改写这篇课文,所表现的人生启示一样吗?⑴ 父亲,⑵ 杰利,⑶ 其他四个朋友之一,如内德。”
为完成这次训练,我这样提示学生:①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② 怎样评价杰利?③ 又怎样评价四个朋友,如内德。
学生对这个训练议论纷纷,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父亲善于教育孩子,不亲自把孩子从悬崖上抱下来,而是教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的说:“父亲不溺爱孩子。”对于杰利,同学们能从友谊这一角度来分析:“杰利这样的朋友还是可以交的,是他把父亲找来,帮我脱险的。”“对于内德,这样的朋友不可交,这样的人也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等等。
练笔完成得非常好,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重新诠释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这样一个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推理判断能力,可以说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