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基础知识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词】:

《甘州遍・秋风紧》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作品。此词上片二十六字,下片三十七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边塞的荒凉和征人的寒苦,颂扬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抵御外敌、奋勇卫国的精神。

甘州遍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⑴,阵云齐⑵。萧萧飒飒,边声四起⑶,愁闻戍角与征鼙⑷。

青冢北⑸,黑山西⑹。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⑺,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⑻。凤皇诏下⑼,步步蹑丹梯⑽。

【注释】

⑴碛(qí砌:原指浅水中的沙石。左思《吴都赋》:“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骊龙之所蟠也。”引申为沙漠,杜甫《送人从军》诗:“今君度沙碛,累月断人烟。”“平碛”则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⑵阵云齐:云层低压。齐:平,与天际相齐,低压之义。

⑶边声:边防线上的声响,即指角、鼓、马嘶、风吼之类的声音。

⑷角:画角,军号之类的乐器。鼙(pí皮):古代军中的小鼓,又称“骑鼓”。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⑸青冢(zhǒng肿):汉代王昭君之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二十余里。昭君死,葬黑河南岸。今冢高三十余米,有土阶可登。据传说,塞草皆白,惟此冢独青。或曰,朝暮有愁云怨雾复冢上。近人张相文《寒北纪游》说:“塞外多白沙,空气映之,凡山林村阜,无不黛色横空,若泼浓墨。昭君墓烟霭蒙笼,远见数十里外,故曰青冢。”可见墓有青草愁云之说,实力附会。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⑹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以北,又名杀虎山。

⑺铁衣:征戍将士所穿铠甲,用来掩护身体,防备兵器所伤,多用金属片或皮革制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⑻蕃奚(xī西,旧读xí习):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奚: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匈奴别种,南北朝称“库莫奚”,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从事游牧。杜甫《悲青坂》诗:“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弛突。”《旧唐书・北狄列传》:“其国胜兵三万余人,分为五部,好射猎,逐水草,无常居。”

⑼凤皇诏:天子的文告。凤皇,即“凤凰”。古代皇帝的诏书要由中书省发,中书省在禁苑中凤凰池处,故称“凤凰诏”,又称“凤诏”。李商隐《梦令狐学士》诗:“右银台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翻译】

秋风正紧,沙漠中大雁正向南飞,在天地相接处感觉大雁飞的很低,战阵延绵如云,整齐排列。大漠中各种声音响起,边境的战争的声音四处响起,愁苦中听到了戍边的号角和征战的鼓声。

青冢北面,黑山西面。飞沙时起时落,常常让行人迷路。战士们穿着冰冷的铠甲,战马的蹄子上沾染着被杀敌人的鲜血,攻破蕃奚。皇帝下诏,士兵踏着丹梯准备受赏。

【赏析】

“甘州遍”这一词调,又叫“甘州”“甘州曲”“甘州子”“甘州令”等。毛文锡在另一首《甘州遍》中写道:“美人唱,揭调是甘州。”明人杨慎在《升庵集》中说:“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就是说揭调是一种高亢昂扬的曲调,“甘州”词调就属于这一类。这首词是以“甘州遍”这一高调来写边塞题材的壮词,曲调和内容、调情和词情十分和谐。这在缕玉雕琼、裁花剪叶的花间词中,堪称是别调异响了。

词上片一开始便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深秋时节,寒风阵阵,在乎远旷阔的大沙漠上空,成行成队的大雁向南飞去。大雁是候鸟,春则北归,秋则南去,所以当人们身处北国或戍边塞外时,常常借助于大雁的归去来寄托思远念归的情怀。因而,秋雁与边塞沙场便常被连在一起来描写。这首词里写沙漠飞雁,也包含征人目送北雁南飞时所引起的雁归人未归的无穷愁思。此外,“平碛雁行低”的“低”字,并非写雁飞得低,而是因为景物单调的沙漠旷远无际,与天相连,使得在无边沙漠与无边云天之间飞过的雁阵,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飞得很低似的。刘长卿《登余干古城》诗云:“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云:“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写的都是在没有参照物的平旷的大沙漠中,人们对景物所产生的这种特有的感觉。这个“低”字,既真切地显示了沙漠的广阔无垠,又生动地传达了望雁人的主观感受。

“阵云齐”是写争战的气氛。阵云,或理解为战云,指边塞上临战时的紧张气氛和战斗中扬起的尘土烟云。但这些似不能用“齐”字来修饰。所以这里的“阵云”,应作战阵如云讲。“阵云齐”,描述的是战阵延绵如云、整齐排列、严阵以待的情景。《史记・天官书》中“阵云如立垣”句可证。前三句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紧”、“低”、“齐”,都提炼得十分准确,使人透过这些如实的描绘,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边声,包括边塞上自然界中的种种声音和人事活动中所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虫鸣声、马嘶声、人喊声等等。这是边塞上所特有的一种和声,萧瑟凄清,最容易使征人产生念远怀乡之情。“边声四起”一句,原出自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后来又见于相传为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中:“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可见,早在汉魏时,人们就用“边声”来烘托悲凉的意绪了。在这首词中,这种意绪被词人进一步强化了。词中首先以“萧萧飒飒”状“边声”,使人产生一种肃杀之感。其次,说“边声四起”,来自四面八方,仿佛其声弥漫在整个空间,无处不闻,即使想不听也不可能。再次,在这充耳的边声中,突出了军营中凄厉的号角声(戍角)和惊心动魄的战鼓声(征鼙)。这使人立刻意识到生与死正鏖战急;这便在凄凉的意绪中,又增加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这里对“边声”的描写,是运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经过如此层层渲染,自然地逼出了一个“愁”字:“愁闻戍角与征鼙”。“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抽象情感;但通过“平碛”“

?????й?毛文锡 甘州遍 秋风紧 诗词欣赏 ??????雁行”“阵云”等目中所见景物之刻划,通过“边声”“戍角”“征鼙”等耳中所闻声音之渲染,却显得具体、饱满而又充实。同时,这无形的万缕愁丝,也将上片中所写的各种景物和气氛,暗中串织在一起,使之成为和谐的、有机相连的浑然一体。

下片承接上片意脉,描写征戍生活的艰辛:“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青冢”,汉王昭君墓;“黑山”,亦名杀虎山;均在今内蒙古境内。因为青冢和黑山均地处塞外边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较突出的景观,所以前人诗歌中常以它们作为北方边地的代称,并非实指,本词亦然。边地茫茫沙海,气候变幻无常,往往突然天昏地暗,狂风怒吼,转眼又风过天晴,骄阳似火。由于边风强弱多变,致使飞沙“聚散无定”。在弥天风沙中行走,最容易迷失方向。这种恶劣而又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中原和江南所没有的;它进一步衬托出了兵士们戍边的艰辛和劳苦。

全词最后写道:“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深秋,将士们穿上冰冷的铠甲,冲锋陷阵,挥戈杀敌。随着顽敌纷纷饮刃面毙,不但骑在马上的将士血染征袍,就连纵横驰骋的战马,也血沾飞蹄。蕃奚,这里泛指北方入侵之敌。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凤凰诏”,也叫凤诏,即天子诏书。丹梯,即丹墀;指古时宫殿前用红颜色涂饰的石阶。这里借指朝廷。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有功之臣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不管哪种解释,都有一种号召、鼓舞的力量。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放歌集》卷一)

毛文锡也是花间派词人,他的词作中自不乏繁丽宛转、深情柔媚之作。然而这首《甘州遍》,“以质实为情致”(叶梦得语),开始以萧飒边景和四起边声,抒发远戍征战的哀思愁绪;最后以鼓舞士气、热情欢欣之辞收束,词情起落分明,词境比较开阔,笔墨粗犷而文气不弱,基调苍凉而气格豪宕,是《花间集》中格调相当特殊的词作之一。

在选词和物态意象的选择上,此词也很有特色。因为这首词写的是边塞题材,所以作者总是选取最典型、最富有疆场特征的物象来描写,使词中的意象带有浓厚的边塞气息。如“平碛”“阵云”“边声”“戍角”“征鼙”“铁衣”“战马”“青冢”“黑山”等等,都跟边塞征战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符号学”理论认为,语言作为符号除语序轴上的作用外,还有联想轴上的作用,即某个语言符号有一系列与之相近或相似的词语;作者创作时所以选择相似词中的这个词而不选择另一个词的本身,就已将作者的意趣、情感、倾向等包含其中。而具有同一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读者,在阅读到这一词语时,便会产生有关这个词的一连串联想。这个词便称之为“语码”。语码仿佛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暗键,一敲动,便会产生一大片联响。如“沙碛”,它本来的认知意思就是自然界中的沙漠;但因为历代诗文中用“沙碛”时,总跟刻划边塞征战的艰苦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当读者读到“平碛雁行低”词句时,立即有一片浸染上边塞色彩的联想,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思维空间。又如“铁衣”,它本来的认知意思就是将士们披挂的铠甲,但读到“铁衣冷”词句时,读者就会联想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沙碛年年卧铁衣”(王烈《塞上曲》)、“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王维《老将行》)、“铁衣三月冷,金鼓朔风悲”(李华《奉使朔方赠郭都护》)等诗句。这种在诗文中多次被运用,而不断附着上某一种相对稳定的意义和情韵的词语,除本身原意外,还带有诗化了的种种情感和韵味。诗词中这类词语的运用,可以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使作品的含义更加丰富、饱满。这正是毛文锡的这首词艺术上的又一成功之处。

【阅读训练】

1.请结合词句分析“紧”“低”“齐”三字的表达效果。(6分)

2.请指出下阕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加以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紧,是说秋风正紧;低,指南去的大雁在旷远无际的沙漠里越来越远;齐,指作战的队伍延绵如云、整齐排列、严阵以待。(3分)“紧”、“低”、“齐”三字,既让人感受到戍边将士寒冷的秋日里望雁思乡的愁绪,也让人感受到战争气氛的紧张。(3分。“边陲环境、作战艰辛或严阵以待”亦可)

2.下阕运用了渲染烘托的手法。(衬托,借景抒情,1分)首先交待作战地点偏远、“沙飞路人迷”和“铁衣冷”写出边塞恶劣的环境,又以“马蹄沾血”言战事惨烈,借此反衬出边塞将士们艰苦中英勇作战的精神和破敌报国的功绩,表达了词人的赞美之情。(4分)

查看更多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102753/
基础知识推荐
热门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