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有幸了解到有些乡镇的教师教学行为监评细则,对常规教学“作业批改”这一环节特别强调了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有的要求旁批、眉批、总评齐全等。这样,虽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习作整体情况,但由于面面俱到,使老师们的批语公式化,既增加了教师负担,又不能反映学生习作个性。往往想面面俱到,实际可能一无所获,对这样的要求笔者持保留态度,因为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会有以下弊端:
首先学生在评改过程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现。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主体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其次,全批全改是一种低效率的运作,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反馈不及时,学生收效甚微,效率低下。教师每次批改要面对好几十篇作文,批语写细了没时间,即使每本精批细改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也未必会仔细琢磨、仔细看。
第三,全批全改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教师往往以自己作文的标准去框定学生的作文,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这必然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于以上弊端,笔者对作文的批改有以下建议:
一是教师轮流对40%作文进行认真的精批细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适时抓住典型作文进行批改的示范,教师事先选择三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写上自己的“写作体会”,教师写上“教师评说”,然后打印成文,一并发给全班同学,让他们交流、讨论、品评得失,并努力将这一过程反映到作业批改记录中,成文的习作要贴在每位同学的相关的习作位置上。教师如果在提高批改质量上狠下功夫,可提高批改效率,省去教师一些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第二,提倡面批面改。教师如果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当面指出学生作文优劣,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既能激发学习作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悟习作的真谛。
第三,提倡学生互改。学生作文需要量的积累,如果教师先给学生定出评改的标准,再要求学生按标准互批互改,也是提高评改作文效率的好方法之一。因为这一环节教师既发扬民主,减轻了工作负担,又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了习作的兴趣。
第四,建立学生习作评价档案,跟踪评价学生习作水平。档案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内容:(1)这次习作你改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以便查学生的作文本;(2)典型作文是如何批改的?教师有无评讲后的反思?(3)每位学生的作文是否都互改了?(4)下次的习作水平是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