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小学
三年级
西师版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西师版教案设计
《奴隶和狮子》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在公元前的罗马社会,是一个血腥的奴隶社会。奴隶主、王公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当时贵族社会流行着一种残酷的娱乐方式,即观看人兽搏斗。现在有许多古罗马建筑遗迹就是当年的斗兽场。有许多关于人狮搏斗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有许多血腥的人狮搏斗描写。这些场面既反映了当时的罗马社会生活图景,又反映了奴隶悲惨痛苦的生活。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钉子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反复朗读父亲的话,明白“口头上对人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的身体没什么两样”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钉子和木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导入课文题目1教师拿出一块木板和一颗钉子,把钉子钉入木板。接着请一个同学上台拔出。师:同学们,木板上留下了什么?板书:小孔。(顺势过渡)小孔虽小,却凝聚着一...
《竹石》作者郑燮介绍
郑燮(1693~1765)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材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2.忆:想念。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4.异乡:他乡、外乡。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6.逢:遇。7.倍:格外。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9.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
《竹石》教材理解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解说】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
《竹石》教学札记
经过多年的教学,有的教学技巧已经熟练于心,即使不要做精心的准备也能随机应变,体现出高超的教育机智。就拿《竹石》这首古诗的教学来说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美好的印象。那天我们好象刚聊了关于熊猫灭绝原因的话题,后来接着正好学习这首古诗,于是我在板书课题后提出问题:竹石是什么意思?作者是谁?你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学生就说知道了竹石是生长在石头里的竹子,作者是清朝的郑...
《地球清洁工》探究感悟
探究1、透过课文生动有趣的描述,你了解到了什么?海鸥很“得意”地做海上清洁工;小鲫鱼“羞答答”地做淡水清洁工;乌鸦外表不好看,也能吃地面的蝇蛆,做地面清洁工;小蚯蚓“默默不语”,能在地下制造养料,做地下清洁工;“黑不溜秋”的屎壳郎能不能做清洁工引起了乌鸦的怀疑,“既清洁了地面,又能充分利用肥料”,讲了屎壳郎一举两得的本领,最后的反问句:“我做清洁工难道不行吗...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这条小鱼在乎》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4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先生和小男孩的对话,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学难点理解小男孩说的话所包含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教学时...
四年级上册《中国结》课堂实录具体教案
一、教材分析具有感情强烈、语言精炼、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等特点。尤其是第二、三、四自然段有些句子对仗工整。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适合朗读。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要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同根生、心连心的象征。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中国结这种饰物很喜欢,但对于它所包括的深刻寓意并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札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初读古诗,首先问学生:“你喜欢过节吗?过节时开心吗?”学生兴趣高涨,在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的...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