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课文
《项脊轩志》
苏教版必修五第8课《项脊轩志》课文简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查看原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人教版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理念】《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感情发展变化2.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第一课时疏通字词,初步感知课文【教学...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1、翻译全文,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2、体会文章感情,学习这种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2、学习文中直接与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3、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1、照课文段落分段到组翻译原文,并完成课后字词的练习。2、第一课时后布置学生仿造课文写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断。公开课为第二课时,将第一课时...
《项脊轩志》知识导学
课文鉴赏说明一题解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
《项脊轩志》高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二)体会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介绍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
《项脊轩志》学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
《项脊轩志》教案4
项脊轩志学习过程:一、导入中国文人多雅趣,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其琴书画、诗词歌赋才艺方面,也体现在他们生活的饮食起居上,尤其关注居住环境,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园,因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陋室铭》“唯吾德馨”,其何陋之有?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他们或恬淡孤高,或陶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31
项脊轩志创设情境:中国的文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斋取个雅致的名字如蒲松龄“聊斋”,梁实秋“饮冰室”,等,明代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作者简介:归有光取项脊轩的原因1、书斋小如人的脖子、脊梁般2、怀远追宗3、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整体感知:一、感情诵读()其余学生静听学生评价并质疑(学生表现的太可爱了如果学生整节课都表现的如此灵动,该多好啊!期待中,教师千万不要...
《项脊轩志》文本分析及能力训练
一、关于作者1、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后迁居嘉定,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60岁中进士,授县令职,郁郁不得志。2、“有光”命名由来:母周孺人十八岁怀有光时,“家数见征瑞,有虹起于庭,其光属天”,故名。3、归有光...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设计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