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课文
《项脊轩志》
苏教版必修五第8课《项脊轩志》课文简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
查看原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导学案(二、三课时)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2、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2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单元的现代散文:《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生:《泪珠和珍珠》。师:如果允许我们自作主张,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给这四篇散文的体例加以描述的话,那么,我想可以把《纪念刘和珍君》叫叙事散文,那么《故都的秋》叫什么?生1:抒情散文。生2:写景散文。生3:写景抒情散文。(众笑)师:不要笑,写景也是...
高二语文科《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目的: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2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
《项脊轩志》教学教案
《项脊轩志》教学目的: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2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
《项脊轩志》备课参考
一.关于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号项脊生,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
背诵《项脊轩志》,课堂指导十要点
背诵《项脊轩志》,课堂指导十要点【内容提要】本文从十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快速背诵《项脊轩志》的方法,对背诵其它诗文也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课堂背诵指导要点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写家庭琐事的典范散文,它通过有关家庭琐事,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简洁生动,记事绘声绘色,项脊轩如在眼前,人物声容笑貌跃然...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3
师:同学们,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亲情的歌哭,没有爱情的悲欢,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情动人的文章,就是被称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清代散文家梅曾亮这样评价:“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谁能说说“一阁”和“三世”是什么意思吗?生(1):“一阁”就是指作者读书的地方。师:什么地方?生(1):项脊轩。师:那...
《项脊轩志》教案6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难点重点(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
《项脊轩志》课文语段阅读练习
课文语段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l.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凭几...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