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知识扩展
高中
上册
语文分类导航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知识扩展
诗人与他的保姆
诗人的同情是广阔的。诗人的赞美也是广阔的。诗人的目光注视着她──《大堰河──我的保姆》。在那个黑夜沉沉的世界里,诗人的目光诚挚而深沉,她,在诗人的目光里,清晰而明亮。诗人让她的形象立于诗坛,立于中国人民面前,诗人也因此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国的天空。她养育了诗人,也养育了诗人的诗──她的遭遇,她的性格,她的品格,她的情操,她的举手投足,都成为诗人以及诗...
《劝学》的不足之处
1、作者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是当时人们自然科学知识不足的错误说法。作者把螃蟹的八腿说成“六跪”也是错的。虽然有人为他辩解,说后面两条腿不算在“跪”里,总有些勉强。又,作者说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也不符合实际,其实蟹是会挖洞的(蛇鳝也会钻洞)。这些错误都错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方面,但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积累和专心的...
红楼梦断──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最可怜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了。薛宝钗这位有口皆碑的好媳妇最终未能拴住宝玉的心,只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闺,林黛玉则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带着对宝玉深深的眷念与怨恨,魂飞天国,至死也不明白为何宝玉不来娶她。既然她们俩的命运如此相似,那么,撇开世俗的偏见,对她们的性格做一些比较。薛宝钗入住贾府较林黛玉晚,而且林黛玉还有身为贾母外孙女这一层关系,亲疏程度,勿...
文约而意丰 辞婉而理骋──《烛之武退秦师》辞令赏析
《左传》工于记言,许多外交辞令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前人将《左传》的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即指外交特使。《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本文的中心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而使之退兵。说辞虽仅125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表达了五层意思。第一层:坦言“知亡”,示弱臣服,以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为说服提供契机。第二层: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
边城读书笔记(一)
边城读书笔记(一)边城读书笔记(一)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水是极有灵气的,它一路流来,总能带来一些故事。当水流过这个静谧、悠然的湘西小镇时,就带来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让人觉得拖沓,只是这故事发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围景...
张静淑简介
张静淑(1902~1978)湖南长沙人,六岁丧父,母亲寄居尼庵,靠刺绣为业,历尽艰辛,抚养张静淑成人。张静淑毕业于食宿免费的长沙古稻田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徐特立),毕业后任教于长沙幼幼学校及纯德职业学校,同年去北京,任教于北京平民半日学校。一九二三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育系,选读鲁迅的文学课,接受进步思想。一九二五年女师大风潮中,与刘和珍、许广平等二十几位同...
传神写照多余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唐惠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具体说来,其妙处在于:1、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但仔细阅读,才觉布局相当工稳。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和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2、从写法上看,围绕“...
《包身工》有关资料
【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做过染坊店学徒。1914年就学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学日本,先后在明治工业专科学校、九洲帝国大学攻读工科。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1923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
一、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文学创作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