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高中
高一
人教版
下册
语文分类导航
教案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年段导航
小学
初中
高中
年级导航
必修四
高考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五
高一
高二
高三
版本导航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西师版
长春版
语文版
语文S版
沪教版
湘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鄂教版
教科版
鲁教版
北京版
新疆教育版
河大版
粤教版
部编版
语文A版
数册导航
上册
下册
查看更多
高中高一人教版教学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12月28日下午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听了我的一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来看,我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1、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都得以落实...
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
2005年10月、11月,我在几所中学给学生上过《游褒禅山记》。本次讲课,我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六个字──“理性”、“我思”、“致用”。一“理性”。是指教或学都要以一种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我思”,就是“我”自己思考,即不随“你”思,也不随“他”思。无论教或学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以审视的眼光去打量文本。“致用”,学以致用,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
《囚绿记》课文导入
【导入1】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今天我们要学习...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
(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1963年8月28日,美国一位黑人在华盛顿林肯雕像前,向参加集会的25万人倾诉了他心中的梦想。从此,他的梦想成了美国黑人共同的梦想。1968年4月4日,这位黑人在旅馆的阳台上惨遭刺客枪击,不幸身亡。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但夺不走他心中的梦想。从此,他的梦想成了美国人民的梦想。2006年11月13日,这位黑人纪念堂...
高中语文:《离骚》课堂实录
那是一堂让我尴尬又让我兴奋的语文课,有一个平静的开头,却有一个不平静的结尾。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
《赤壁赋》教学反思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中学薛业忠本文的教学应该说没有什么新意。课上完之后,我总觉得这一课太平淡,就这么结束太草率。也许是新课改的思想在激励着我吧,我想还是应该对这一课进行探究。于是我利用晚自习的一节课对本文又进行了拓展。拓展之一:比较阅读《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将《同步作业》第14面上的《后赤壁赋》找出来,再与课文进...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实录
今天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编辑发布的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实录,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师: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合作讨论。】生: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生:我觉得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很快会打呼噜的。【...
《荷塘月色》教学杂谈
〖课堂教学的立体性〗1、课堂的开头艺术:课堂是师与生共同的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人们习惯认为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这样太片面了。教与学的活动中不只是老师教,学生学,应该包含有:学生“教”;老师“学”;学生学的三维一体的。既然是学生参与的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也就是说教学“目的”的公开性,明朗性。习惯教学中教学目的只有教师知道...
诗意故都──《故都的秋》课堂艺术新探
《故都的秋》是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一篇散文佳作,不少学生却不大喜欢。这让我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这篇散文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情景交融,意味隽永,为什么学生会不喜欢呢?如果教师还是按照教参上的介绍,一条一条地灌输给学生,恐怕学生听后还是难免一头雾水,不知其中的妙处。教师的职责就是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诗意,从而喜爱这样的文章。那么,郁达夫这篇散文的诗意在哪...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褒禅山有名无仙。唐贞观年间,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并建褒禅寺。而今过去千载,慧空禅院早已灰飞烟灭。现于其址修筑庙宇,只是今人复活过去的历史,续写昨天的故事。无论如何,褒禅山也是一座相当平淡的山。登泰山而翻阅历史长卷,游桂林而观看水墨山水,攀黄山坐叹造化神工,览九华心熏佛国烟香。褒禅山无此佳境...
1
2
3
4
5
下一页